早教需要符合宝宝的发展特点,也就是说,输入宝宝大脑的信息,方式和强度都要适当。
在0-3岁期间,和父母或祖辈的互动是宝宝各种信息输入的主要来源。这些互动需要有适度的频率,让宝宝有反应的时间和空间。
现在,我们常常提到“高质量的陪伴”一词,所谓“高质量的陪伴”并不等于成人一刻不停地哄孩子、陪孩子玩或者逗孩子。
同时,宝宝本身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问很短,如果成人一直不停地说话、逗笑,他们能够静下心自己观察、自己动手、自己体验的机会就少了,他们会迷失在这么多的信息里。很小的婴儿无法承受频率和强度过分的互动,在面对这样的情景时,有的宝宝甚至会转开自己的头或者闭上眼睛来保护自己。
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的迈克尔·纳格尔博士指出,因为孩子的情感调节能力、压力调节能力都有限,如果父母让他们太早接受太多学习任务且目的性太强的话,很可能会破坏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对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以及将来的长期发展都很关键。
孩子的学习窗是比较长的,充满了多种可能性的发展期间,目前并没有证据显示,越早开始学习某些任务会越好,或者幼儿必须长期处于过多信息、过多练习的环境里。
相反,父母应该关心婴幼儿的身心健康,给予他们爱和稳定的环境,关心他们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他们的技能进步。
所以父母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不管是什么方面的早教,一定不要忘记,我们的目标是要培养一个均衡发展的孩子。
❤最好的早教,就是提供各种条件,帮助儿童均衡发展,父母和家庭才是早教的主力军,我们只需要做到:充满爱的照料和鼓励孩子通过感知和运动探索世界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