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呼吸化为空气》的读书报告
当你接到“死亡通知书”时,是否能正确对待这个问题,不自暴自弃,而是更有意义的去过剩下为数不多的时光,保罗很明显就是这样,作为一个医生,看到自己的肺上长满了恶性肿瘤,更何况,马上要到自己工作生涯的巅峰,发现自己已行将,就这时又是何等的不甘心呢?!但他坦然接受,勇敢面对,笑对人生的态度让我为之惊叹。
一.学识渊博,年少有为
保罗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本来准备从属于写作事业的他,却中途弃文从医,因为他发现在文学上研究“生理与精神共存”能体会到的只有表层,很肤浅,只有真实接触生与死,在生死的第一战线,才可以真正体会到“生理与精神共存”,在医学路上他的知识与技术不断提升,首先是学习解剖,同时学习知识理论,之后便成为了妇产科医生,他体会到了第一次亲手接生带来的喜悦,同时也见证了死亡,之后他申请了神经外科住院医生,选择的动力是他认识到,神经外科集合了生命、死亡与意义的问题,这正是他要探寻的,之后的从医生涯中,他的职位一路上升,并取得了神经外科医生最崇高的荣誉,此时,有许多医学院向他投来了橄榄枝,至此,他的人生即将达到巅峰,但他仅仅36岁,可谓年少有为。
二.身为医者,医德高尚
保罗作为一位神经外科医生,必须要严谨,否则带给患者的将是莫大的损失,他与别人不一样,他不把任何病人简单看作病例上的文字,而是把所有文件和病例都当做真正的病人来看待;他与别人不一样,他不会把报告上无情的学术用语推给患者,而是用另一种更容易接受的语言和患者沟通;他与别人不一样,他不会明确告诉病人生命的终止线,他会委婉的告诉他“大多数患者手术后都活了好长时间。”医生并不是死亡的代表,不能给病人带来恐惧,带来的应该是生命与希望。
三.面对癌症,坦然接受
当他还爱人一起看自己CT片子时,作为医生的他很清楚自己得了肺癌,当然他也曾选择了逃避,不与别人聊起这件事,事后他更多的选择去接受,接受了医生的治疗,很好的配合医生,心态也很端正。患上癌症的他每天忍受着莫大的煎熬,可他想要一个女儿,他是想他走之后,给妻子留下一些聊以慰藉的东西。女儿的出生,很大程度缓解了家庭郁闷的气氛,每天的生活都很正常,而保罗也在渐渐恢复自己的身体,尽管曾经的自己一去不回,但他也在努力,努力增加锻炼的次数、抬举的重量、骑车的路程,这样乐观的态度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个将死之人。
四.我无法前行,我仍将前行
既然忠于自己的生命,也就没什么好害怕的,只要义无反顾的往前走就好。何况生命本来就充满变化,每个人生命的意义也时刻都在发生转变。人都有一死,早死晚死都得死,保罗就是这样理解的,所以他在自己身患癌症,行将就木的时候,毅然返回了手术台,返回了坚守的岗位,他是这样说的“道德义务是有重量的,有重量的东西就有引力,所以道德责任的盈利又将我拉回手术室。”对医学的热爱,对神经外科医生这份神圣职业的热爱,他认为这是自己必须要履行的义务。我敬佩保罗,正是因为他身患重病依然辛勤工作,正是因为他对于医学的热爱,正是因为他对自己生命的高度认识,对自己灵魂的忠实理解,对自身价值的奋力追求。这让我想起了现在正在武汉或各地抵抗疫情的医护人员,“医生的工作就像两把铁轨连接到一起,让病人的旅途畅通无阻。”他们同样也有这样崇高的品质和精神,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国献身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我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我无法前行,我仍将前行
言归正传,生命的意义不只是单纯对金钱和地位的追求,在生命的终点线前会看人对虚名浮华的追逐,会发现这些都只是部分捉影而已,保罗虽然英年早逝,但他却真正理解了生命的意义,“我无法前行,我仍将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