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思维圈中「why」的知识迁移练习

在《好好学习》第四章里面提到了「黄金思维圈」的概念,过往对于这个概念,我的理解限于「将Why置于思考问题的首选项」,而这次读它,有了新的感受。
鉴于「实作」是知识留存率第二高的留存方式,于是我就尝试一下实作的第一步:模拟演练。

从黄金思维圈的观点来看,「why」要追寻的是底层的认知。它是最难回答的,因为它考验的其实是自我存在的深层价值 —— 换言之,why其实是在问:

你为什么而存在?

只有深度且反复追问自己,才能给出认真的回答。

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的思考思路是:

  • 我想要自己的家人与朋友生活的更好
  • 为什么要让这些人生活的更好?→ 让他们追求更高的目标
  • 为什么要让他们追求更高的目标?→ 活出更多的价值
  • 为什么要活出更多的价值?→ 更多的价值能让人获得更多人的更多的正反馈
  • 为什么要得到更多的人的更多的正反馈?→ 这样能让自己更长期的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方式。
  • 为什么自己要更长期的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方式?→ 这样才能让自己觉得自己过得更值当。
  • 为什么要把自己过得更值当?→ 你想让自己过得不值当吗?→ 答案否定。

思考到这里我同时也发现,这一串why的追问回答,其实也是反向促进的。那么它也符合《好好学习》中对「复利效应」本质的理解:

复利的本质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

而就「值当」而言,如何理解?我的理解是:

为了把自己变得更值钱而存在。

这里以「钱」为一个衡量标准,因为它太通用了。

可是,值多少钱才算呢?

引用一下维基百科对财富自由标准的理解:

所谓财富自由,就是你所拥有的钱,已经能够彻底满足(自己与家人)一生的所有生活必要支出。

多人一生的累计衣食住行用、各种追求......

拥有这个「钱量」可以说是大部分人想达成的理想。

而在这一点上,查理·芒格说过: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方式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所以,自己想要拥有这么多的钱,那就必须具备拥有这么多钱的资格。

这么来说,一切学习的「why」,都是为了让自己通过不断的积累与突破,逐步获得一张完整的一生想拥有的这个「资格门票」。

总结:
一切努力,都围绕获得「资格门票」这个目标而进行。一切前行路上的遇到障碍困难,在面对这个资格门票时,都不值一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