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全网最火的莫过于黄老师的“挖呀挖”。
事件的起因是这样的:有一次在幼儿园课堂上,年轻貌美且活泼灵动的音乐老师黄老师在给孩子们上音乐课。
当时她给孩子们教授的儿歌和手指舞是叫作《小小花园》的儿歌。甜美的嗓音、活泼的表情、治愈的歌词、孩子们欢快的互动,一下子让黄老师的视频火遍全网。
有数据显示,“挖呀挖”的视频在短短的几天内,播放量达到了惊人的2345.6亿次,打破了某音视频播放之最。同时黄老师的账号粉丝,一夜之间从10万涨到了500多万。
这还没完,在此期间黄老师开了几场直播,每场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超过了10万+,每场直播单是粉丝打赏就能收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看到一夜爆红且赚的盆满钵满的黄老师,很多酸溜溜的网友也不淡定了。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挖呀挖”来爆黄老师的黑料。
在每一桩“黑料”的背后,无不透露着人性的恶。
一、抄袭说,要承担责任
“挖呀挖”爆火后,第二天就有人挖出,黄老师的《小小花园》并非自己原创作品。最早在网络上发布该视频的是杭州的“桃子老师”。
当时桃子老师发的“挖呀挖”配搭手指游戏的短视频,用的是周杰伦《听妈妈的话》作为伴奏。桃子老师视频火了之后,网络上模仿者层出不穷,并非黄老师一人。
只是黄老师的视频太过火爆,人红是非多,现在所有的矛盾都集中于她一人之身。
这时候有网友站出来说,黄老师的视频系抄袭,应当要承担侵权责任。甚至还有所谓的律师站出来,用所谓的《著作权法》追究黄老师的责任。
如果要溯源的话,桃子老师其实也不是原创。有公开资料显示,《小小花园》是由苏苏作词、作曲和编曲的。况且她用周杰伦的音乐做伴奏,是否也存在侵权?
当前我国的版权意识还比较差,也在一步步的完善之中。尤其是互联网视频、图文、音频比之线下更是难以监管。
大家有产权和版权意识是对的,但是一定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某个人火了,开始一股脑的去追究某一个人的责任。这种求之以末的做法,体现的并不理性。
二、网红说,有误导孩子之嫌
还有网友挖出,黄老师并不是幼儿教师,她也没有教师资格证,只有一个“奥尔夫音乐专业证”。没有教师证,给孩子上课,就是在误导孩子。
文史君之见,其实并没有什么误导。所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能够给孩子教以知识的,都可以称为老师。况且,还“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通过各种资料分析,黄老师应该并非幼儿园在职教师,而是兴趣班的兼职老师。这样以来,黄老师就有了更多自由的时间和兴趣来支配。
还有网友扒出,黄老师在火之前,已经有了10万以上的粉丝了,她就是一个网红,根本没有资格做老师。
这一观点在如今社会大环境下显得格外迂腐。网红和不能做老师并不能划不等号。比如大名鼎鼎的网红李永乐老师,还是人大附中的物理老师呢。
以上网友之嫌,无不是因为黄老师红了,自己拍了很多视频没红而已。这种不能容忍别人之成功、之富裕的人,也是人性的恶。
三、签约说,无忧传媒达人
还有网友扒出,黄老师是湖南无忧传媒公司旗下的签约达人,她的《小小花园》视频并不是专门的教授孩子,幼师也不过是公司为她打造的一个“人设”。
还有人指出,幼儿园上课都是要求老师必须杜绝手机的。用手机录视频原本就是不该的行为。还有细心的网友指出,黄老师所发的视频,不是用手机拍摄的,而是专业的设备和团队完成的。
他们提到背景的晕化、镜头的运镜、人物表情的特写等,非专业团队是几乎不能完成的。
对于此,无忧传媒相关人士也出来辟谣,黄老师并非他们的签约达人。
其实,黄老师是不是签约达人并不重要。即便是,那也是人家的本职工作之一。有资本运作,有公司包装,有利益团队,本就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形态。
除此之外,甚至还有人扒出,“黄老师有整容之嫌,对比以前和现在的照片,真是判若两人”;“除了直播,黄老师还在用其他方式捞金,比如她开通了140元专属的音乐会员服务”等,更是无稽之谈,贻笑大方。
读者们,关于“网络爆火的‘黄老师’”,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