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
游三峡,必到三峡大坝走一走。十四日下午三点,又是一个多小时的大巴车程,才到得大坝。
大坝上39度高温,导游说常有50度爆表的情况。坐浮梯,浮梯把手上浇一把凉水,摸上去并不凉,工作人员的身边一个大风扇不停歇地吹着,游人走过,一股凉风吹来,真想就此停下,和工作人员一起守护浮梯。
我们先到了坛子岭景区,一到景区,迎面一个大喷泉。炙热的天气里,水是最应景的。喷泉旁到处是玩水的孩子。
坛子岭的外形像一个倒扣的坛子,它是三峡工地的制高点。站在坛子岭的观景台上,可以俯瞰整个三峡工程的全景。我们随着人流而去,一上去,拍了几张照片就匆忙而下。天太热了,感觉一不小心就会被晒化。
下了观景台,走不多远,就是亿年江石模型室。室内开着空调,舒服多了。这个季节,虽然热得要命,但出来游玩的人还是一波又一波。模型室里人挨着人,转一圈便出来了。
边往前走,边听导游讲解五级船闸的原理。船舶经过大坝有两种方式:大船走双线五级船闸,小船坐升船机。文科生的思维,初听我都没听懂,正好有一艘船经过,过得太慢,我仍然未得要领。后来在游轮上看记录片时,我才明白了,就是水涨船高的意思嘛。
之后,跟着导游向185园区走去。185园区,因其海拔高度为185米而得名。它与大坝的坝顶等高。185园区的左面是拦河大坝的正面,泄洪坝段就在此处。如果正赶上泄洪,那白浪滔天的恢宏可谓激动人心。只可惜,我们去时,江面平静。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可以防洪、发电和改善航运。这一工程的修建,可谓是改造大自然的一项壮举,但从建国初期以来就有反对的声音,尤其是如黄万里这样权威性的专家。专家的担忧也并非毫无道理,但大坝终究还是建成了。
大坝的建成,用了整整十二年,而整个三峡工程的修建,用了十七年,移民达到了100多万。游轮上看三峡工程的记录片,看到移民们对故土的不舍、对新的生活的不安,心里便有些酸楚。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尽管贫穷落后,但却有着割不断的根脉。还有一些文物古迹的淹没,更是再也弥补不了的憾事。
其实,任何事情都是有利也有弊的。“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三峡工程在人们的质疑和反对声中,已经开始发挥自己的作用了。但每当有洪涝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仍会有人提出当年的三峡之争。是功还是过,自有历史来评论。
我们现今所看到的,仍然是光明的:防洪力增强,发电量增加,船运量增加。这不只是一座雄伟的大坝、一项举世瞩目的工程,更是三峡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丰碑!人类的每一次壮举都会改变很多很多东西,三峡工程亦是如此。为三峡人祈祷,为全中国人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