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大意】
本章阐述道(即“无为”)的重要。指出道可以使人的言行增加魁力,也可以使人有求即得,消灾免罪。所以向君王献宝物不如献“道”。
【译文】
“道”是万物深藏的地方。(它是)善人的法宝,不善的人也要保持的东西。
(得“道”的人)美好的言词可以取得人们的尊敬,美好的行为可以使人器重。不善的人,怎么能把“道”舍弃呢?所以,天子即位,设置三公,即使有拱璧在先、驷马随后(这样隆重的)礼仪,倒不如用“道”来作为献礼。
古时候重视“道”的原因是什么呢?岂不是说,有求就可以得到,有罪就可以免除吗?所以被天下人所重视。
【我思】
为什么不善的人需要道,因为道可以免除不善之人的罪恶。也就是说,恶没恶报。这与孔子的以直报怨有些差别。感觉道教佛教,对于坏人都有一种慈悲的态度。对于坏人的态度,各有各的道理,宗教注重感化唤醒内心的慈悲。自觉地转变,恶品行不容易复发。对于以直报怨,以及侠客精神,对于坏人是从心底让对方臣服,以权威震撼对手。这种方法有点拔苗助长的感觉,较难持续下去,换了一个人,又会原形毕露。
道,好人和坏人都需要。我们把道换个说法。换成好人。好人需要好人,坏人需要好人。道理很简单,好人需要好人自然不必多说。坏人也需要好人,如果好人能力较弱,会成为坏人欺负的对象,如果好人能力较强,那么坏人会被谅解。不论好人还是坏人,没人希望与坏人相处。虽然坏人之间臭味相投,但是两个坏人在一起,也是存在恶性竞争的。这也许是我们做好人的原因,做一个好人,所有人都需要。做一个坏人,所有人都不需要。人是群居动物,选择做一个好人,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但是后天的文化影响,让有些人接受了孤独,做一个坏人,哪怕是孤独的,也会有人乐意去做。文化的影响,将人发展成各种各样。不崇尚集体,不畏惧孤独,人就很容易走上邪路。尤其是当一个人有足够多的生存资源,也就是有足够多的钱,这个人也就不畏惧各种问题,不需要在集体中通过感情获得患难之友。只要有通用货币,就会有陌生人来解决问题。
文化,财富,人会更孤独,更容易走向歧途。有些官员,因为有了权力,有恃无恐,不需要集体的帮助,一个人容易走向孤独,孤独会诱发恶性。看一个官员是否会是贪官,就看他如何对待一个集体。对集体有所贡献,就会得到集体的帮助。对集体没有贡献,喜欢孤独,那么这个人有很大概率是个贪官。为官一任,不求无功但求无过。不作为也是一种过。
现在人越来越精明,伪装成合群,也就看不出是否是贪官了。
【拾人牙慧-老子今注今译】
天下三公,拥有拱璧驷马,但仍不如守道为要。
【拾人牙慧-张其成全解道德经】
一切都来源于道,一切都受道的支配,一切都要回归于道。
【拾人牙慧-闻老子之声】
古人主张向天子和三公供以道,而非进贡金银财宝,古人为何如此重视道呢?因为只有通过道,所求的才能得到,罪行也能得到赦免。这并非因为道有什么神通广大的能力,而是因为道是整个世界的存在形式和运行原理,它不遗漏任何被排斥的事物,总是提供最普遍和根本的解决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