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和家长沟通一直是群里热聊的一个话题,大家公认的方式就是开家长会,因为家长会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最多的人了解你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做到有效的沟通。一场成功的家长会,就好比一次精彩的演讲,不仅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发展和理念,还能得到家长的认可,成为口口相传的佳话,从而起到保生及招生的绝佳效果。
关于家长会,大家的方法各不相同,有的老师是自己讲,有的老师是请客串的专家,我个人比较喜欢独挡一面,既不求人,还能在一定压力下使劲儿学习,提高自己,而且当你的学识增加,家长对你的信任和认可度会与日俱增,他们也不会舍得让孩子离开一个“好学”的老师。所以不论事对学校,还是对自己而言都是很好的宣传和推销。
有的老师或许会说,自己就这点东西,讲着讲着总有用完的一天。以我的经验来讲,只要你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和学习的广度,前面总会有更好的等待着你,知识是不会枯竭的。也有的老师说请其他专家来讲座,会让家长知道你的人际关系网,不敢轻视你。我觉得初期这样是完全可以的,但是我能说点自己的感受吗?我总觉得这样有点“狐假虎威”的赶脚呢~如果我的感觉不对请勿怪哈!
我曾经看过一篇网文,说的是“被动人脉拓展”,说费尽心思找“大牛”,不如省下时间努力让自己变成“大牛”,我并不是说一定要变成所谓的大牛,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变得强大,一切就都顺其自然啦!
好啦,扯得有点远啦,我只是想说虽然只是场家长会,或许是无数场家长会,确实无数次让自己成长的机会,让更多的人认识你的机会!
一、家长会的刚性需求——
1.所谓刚性需求,就是硬性的,必须需要的东西。
对于我们儿童美术专业教师而言,要开一场成功的家长会,必须需要的是什么?那当然是科学的专业知识。而这专业知识绝非仅是美术方面的专业知识,也不仅是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它除了需要儿童教育的专业知识和美术学科的技能、技巧以外,还需要心理学、生物学、科学、历史、哲学等等很多方面的知识素养。
这一点都不夸张,例如我们讲一节课兵马俑的课,很多老师都知道假如我们不知道兵马俑的历史背景,那么对于孩子而言,此课就会失去意义,为了表现兵马俑而表现,是课程最大的失败,这就涉及到了历史;然后我们需要了解什么年龄段的孩子最适合表现此课程,因为太小的孩子表现不出细节来,只有适龄的孩子才能更好的表现此课程,这就需要对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有所了解……
所以说专业的知识领域一定是开家长会的刚需,如果我们能够掌握更多广度的知识,一定会让你的家长会升级为超有逼格的个人演讲会。这些知识是需要渗透到你的骨子里的,灵活的运用。
这是需要时间的,但是不用着急,后面我会跟大家说说怎样能通过捷径获取这些知识~哈哈。
在此我跟大家列举一些相关的国内外专家,大家可以以后慢慢去搜寻和学习他们的资料——杜威、皮亚杰、蒙台梭利、斯纳金、布鲁纳、罗恩菲德、郝伯里德、苏霍姆林斯基,国内的陈鹤琴、丰子恺、陈丹青,哈哈。还有很多教育思想大家也可以了解一下,例如前苏联的教育思想、犹太人的教育思想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方面。
2.关于儿童的绘画发展特征。
只了解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还不够,因为毕竟我们是美术专业,所以专业性的发展我们也必须了解。
大家都知道儿童和成人的认知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们用成人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孩子,是完全行不通的。我专科是学前教育专业,上学那会老师最长说的一句话便是:不要小瞧幼儿教育,因为它是极专业性的,现在来一大学教授也不见得比你们会教课幼儿园的孩子。
所以,放在儿童美术这里也同理。
儿童的绘画发展特征,即使我不说很多老师也知道,因为我们之前读的书中都涉及了这方面的内容,比如之前读过的鸟居昭美的著作,还有杨景芝老师的著作等,都会用开篇首先介绍孩子的绘画发展特征,除此之外我还看过很多心理绘画方面的书籍,也都会用开篇介绍儿童绘画的发展特征,以及儿童绘画的特殊表达方式——如蝌蚪人、展开式画法、透明式画法、概括性、反着画、叠加式画法等等………正因为每本书都会有重复,我又看了很多书,所以对于儿童绘画的发展特征基本了如指掌了。
开家长会的时候,假如我们能将孩子特殊的表达方式从专业角度出发分析给家长,让家长便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儿童的绘画表达方式,从此你的专业形象就会牢牢地奠定在家长的心目中了。
3.完整的教学体系
说到教学体系,很多老师可能都会觉得很神圣,这需要经验的积累和时间的验证。
假如我们能够比较清晰的了解每个年龄段孩子心理的、生理的、绘画的发展,教学体系将顺理成章。
教学体系是我们上课的依据,有了科学的教育体系不仅我们会更加从容的备课,讲课,还能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孩子发展自我。
在家长会上,我们可以以此为依据,梳理我们的教学方式,传达我们的教学理念。有了科学的教学体系,家长自然会更加放心和安心。
二、家长会的具体准备细节。
1.怎样拟定主题——
每次家长会都要拟定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家长最近的疑惑,可以是一次写生分享会,可以是画室教育理念的分享又或者是最近学习的理论知识的整理和分享。
例如——刚开始带着家长一起欣赏孩子们的作品,那时候我比较稚嫩,一般面比较广,会用一些大众化的语言来定义主题。例如《让孩子大胆的画出心中的图画》、《尊重孩子的绘画语言》、
后来出去学习回来会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就会跟家长们一起分享,这个《慢的艺术》就是当时听了李凌老师的讲座,回来根据画室情况总结的。
还有每次写生回来,我都会引导家长一起欣赏一下孩子的作品,根据当时家长的疑惑,我发现的亲子方面的问题来梳理一次家长会,例如《2014年春季儿童写生作品赏析》、《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眼睛——2015年春季写生作品赏析》
后来时间长了,建立了自己的课程体系,我将我这十几年的变化以及我当下的课程体系和对少儿美术的认知,都一一列出来,分享出来,例如《儿童美术表现的发展——记童画课程的设置理念》
以及我去外面幼儿园,每年都会开两场大型的家长会,除了宣传自己,更重要的是宣扬正确的儿童美术教学理念和认知。例如《理想化的幼儿园美术教育》、《不是我们喜欢的,而是对儿童更有帮助的》
只要我们确立好主题,家长会就有了主线,我们就可以往一个方向去查找资料。
2.根据主题找到相关的理论支持——
这就是我刚刚所说的通过捷径获取的知识的时候,当我们确立了一个目标,就像上面我说的,我们就可以去查找很多资料了,这个资料是有针对性的,而正因为有了这个主题,你才有机会更加深入的去了解一个方向的内容,现在度娘、谷歌这么发达,相信你的所有问题都会找到答案。
例如我去和家长分享写生的内容,那么我会先自己搞懂“写生是什么?”“儿童的写生是什么?”“我们可以通过写生发展儿童的什么?”等等,你去度娘上搜,都能搜得到。
这是被动的学习,但是每一步都会深深的印在你的心坎上。
3.结合查找到的信息来分析孩子的作品(这是重点)——
为什么是重点呀,很明了呀,因为说不定就有他们孩子的作品,即使一时没有看到,也会因为有身边的孩子而感到好奇,所以效果特别好。
结合实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公正客观的观察,避免分析错误,引起家长的异议。我的活动很多都是亲子活动,家长忙东忙西,而我总在这时候认真观察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和关系。
4.找到最新的社会新闻资讯——
这点不是必备,但是如果能利用上舆论议论的焦点,当然会引起家长的好奇和共鸣。试想,我们看网页或者所谓的头条,是不是都是舆论推出来的。
这四点大家把握好,基本上一场精彩的家长会就完胜,前提一定要用心准备,查阅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三、家长会的几个方式。
1.随堂开——
这是我比较习惯的方式,也就是孩子在一房间上课,我集合这个时间段的家长开家长会,一周基本要开8场。但效果很好,因为家长都会来。
2、亲子活动后开——
可以通过亲子活动渗透,但是我个人感觉这不是最佳的方法吗,毕竟只要有孩子跟着,就很容易让家长分心,不能用心听你讲话,会比较被动。
3、专设开一场大型家长会——
有的学校学员众多,需要这样的气势。但是这需要你个人相当有气场,以及能有足够的信心能组织起家长个人单独参加(不带孩子)你的家长会。不然会场会很惨淡,效果并不好。
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方法,欢迎大家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