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金山顶》之二

《烟雨金山顶》之二

        这座现今位于饶平县城黄冈大桥的桥东,名叫饶平汽车客运站。客运站场地是1952年兴建运营。 60、70年代我从幼童就开始跟着长辈在这里乘车去潮州东门楼前汽车站下车,一直到少年时期,又独自乘车往返汕头市,1982、83年的春节还来过,从那时以后就再没有到这里,一晃而过,匆匆数十年,当年的点点滴滴、如今依旧历历在目!

        当年,黄冈大桥前身是一座用巨型木材构建支架,数量密集,错落有致,名字叫“姑嫂大桥”,据说建于1959年,大桥结构合理,安全稳定,是当时闽粤物资与人员的必经之路。

        那时,潮州与汕头过来的客车,过了姑嫂大桥转右,从堤上左转驶向下坡路、就进入车站,都是沙土硬地,很有特色,当年潮汕的公路都是这一种质地,甚至汕头至广州、至深圳、八十年代初还都是这样。

        出了客运站,就能见到多家搭篷店铺,这个站外画面我看了十多年,一直有个感觉,跟七十年代江西鹰潭火车站非常相似,我曾经从上海到厦门在那里转乘火车,九十年代再去鹰潭站想找回记忆,已经改得面目全非,唯有登上开住龙虎山的客车。

        六七十年代,汽车站外迎面就是国道闽粤公路,往前走、向右转入丁未路,在宽阔的马路左旁有一家人民食堂,食堂很大,午饭经常客盈满座,十分热闹,都是一些过路旅客,还有部分在附近售卖农贸货物的农民。

        六十年代未,我很小就经常过来这里玩,因为地方宽敞,当时,人民食堂门外两边各有一只石狮子,做工精细,嘴里含有石球,狮子后来被移走,就留下两个方形平面大石墩。这里靠近母亲工作单位中国旅行社,当年我每天都几乎在母亲单位度过,那时候我就经常过来,有时爬上平面石墩,石墩傍侧是农贸市场,居民可以在这里交易,买到想要的物品,也能用大米交换番薯,往前一点两边有骑楼,骑楼下有饮食店,食品商店,棉布百货商店,这里是进县城必经之路,西门。

        ——丁未路,民国为纪念孙中山丁未年黄冈反清革命而建造,这一段丁未路上一次走过是1984年了,那一次入冬从上海乘坐鹰厦线列车,在福建漳州转汽车到饶平,这是饶平往返上海最便捷路线。这40多年我重返饶平总共两次,都是从潮州市直接叫车到南门桥,当天回潮。

        有关饶平人,当年我曾经与朋友谈论过,饶平地处省边,民风剽悍,尤以山里人,讨海人、性格比较刚猛,不像潮州市潮安人,整体民众性情温顺,性格平和,记得当年我说过交朋友还是交饶平人好,为人爽朗,直言快语。

        其实,我也说不出自己是哪里人?我出生于饶平黄冈,15岁到汕头地区体校,基本就很少回来,17岁离开了潮汕地区,父亲是潮州湘桥区人,母亲海外华侨,故此,饶平黄冈镇一位亲戚都没有,对于黄冈镇的感情是有的,只是没有归属感,没有故乡的感觉,权当闲聊!

        客运站旁边的姑嫂大桥,是广东与福建所有车辆往来必行通道,大桥整体构造坚固,桥面沙石铺盖,两边是行人道,木板条铺垫,走来声声入耳,颇有感觉,儿时就喜欢走这座桥,夏天凉风轻爽,河水流淌,有如步入清凉世界。

        我也曾经游泳到达桥底,桥木漆黑,涂有一层防水物料,这一带水深风大,有股阴森感觉,当年还有传说这里有水鬼,因此也就少有人到这里游泳,想想也很搞笑!这座桥星期天没有什么人,平日就是镇上学生到华侨中学上学的必经之路,过了桥右面华侨中学方向有座虎头山,左边是糖厂,前方是酒厂、钢铁厂。

        当时,我一般会爬上虎头山,胆子小的在下边等,山不高、顶上能鸟瞰全镇、俯视黄冈河风光、直达朦胧入海口的港湾,沁入心脾,这是我儿时最喜欢的地方,以至考入全国少儿体校,星期天我还常来,有时结伴,有时独自,还有另一个高地,就是二中的涑玉泉,地处石壁山,周围古树成荫,涑玉泉上方的一块天然巨石,可尽览镇上风光,我经常独自上到大石之上,或静坐、或侧躺、好生自在,那是中学时期,我们县体校就设在二中,住宿学校。

        当时,有一位关系较好小伙伴,他的父亲就在前方酒厂当师傅,偶尔结伴进入酒厂里闲逛,时常登上梯子,上边有一口四方形用水泥修砌的水池,水温适当,池子能容三五位成年人,我们时常在池里玩个不亦乐乎!池子是做冷却用途,下方就是浓浓热烟的巨大木桶,木桶底部有一个水龙头,就是出酒口,有时我们会小滴几口,刚出的酒很烈,之后逐渐温和,师傅还要拿到房间里头勾兑,那些年,都是散装酒,在镇上薄有名气。

        虎头山下有一个场景,记忆犹新,终生难忘,在空旷的公路旁有一棵枯死的空心柏杨,周边没有任何树木,黄昏枯树上的枝干桠杈,站满乌鸦,鸦声悲切,当地人视作不吉利之地,没人靠近也不敢打扰,我不以为然,经常独自凝望,专注观察,但见群鸦乱飞,上下跳动,甚是精彩、十分有趣!

        后来,读过马致远小令,总感觉此景旧曾谙。

《天净沙·姑嫂桥》

斜阳枯树昏鸦。木桥河水船家。古道车轮路沙。

不辞昼夜。独行人走天涯。

2025.5.7.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