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金山顶》

《烟雨金山顶》

        二中,全名饶平县第二中学,阔别已久,屈指一算,足足47个寒暑,归去来兮,寥寥可数,上回重返二中,可以追溯到二十几年前,今又重来,倍感亲切,我的记忆里总是感觉二中的月光特别明亮!

        我在二中的时间比一般学生要久,时间跨度更长,从我有记忆就经常来二中,到了1975年上初一我们县体校就设在二中,体校必须住宿在二中。直至1977年去汕头地区体校为止,就极少再回来!

        二中,不得不说说我的父亲,六至七十年代在二中教书,父亲是一位颇有文学才华,有修养、性格温和、大方爽快的人,这都是父亲那些年的好友评价。

  父亲处世,不管左中右,都不与之争锋相对。按父亲的话,多年的舒坦日子,受人尊敬,自有其待人之道的原因,中庸也!

  我却不以为然,后来,我回潮州时。偶与父亲好友谈论当年父亲在饶平时的情况,能有这么逍遥快活,住进有阳台加小天井的两层全新小楼。主要得益一个人,就是我的母亲。

  当然,父亲的朋友都会连声称是,当年他们一个个见到我母亲时,都是毕恭毕敬!

  那时,许多老师,领着家眷,也只得住在学校的老师宿舍,限于当时教育局的经费问题。 

  当年我父亲的好友,多为潮安人(即今潮州市),每日同校,每周常聚,或小酌、或打牌、好不逍遥。

  小时候我就时常坐在单车杠上小藤椅到二中,到底我小到什么时候来到二中?我能依稀记得,当年在篮球场有过夜灯大会,有学生,有老师,密密麻麻,围着一个人。那个人低着头,这大约是1966年。

  当时父亲把我拉到最后排,站立观望,我在身旁独自玩耍,之后,父亲与同事说说话,再后来就带我离开,回到自己的宿舍。  

  我能感觉父亲当年与几位好友均不争名位,只图自在,也许是当时的气候,再争,最多就是当个学校小领导,倒不如作个闲适之人,左右逢源。或者大家都见惯了一些事,经历过风雨,不争,却还都能继续保持友谊!未晓我说得对否?

  他们每次聚会,大都在我家里,均是由我来泡茶,用炭炉陶壶煮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亲自操作,服务诸位教书仙,以致之后数十年再无喝功夫茶习惯,觉得繁杂琐碎,费劲!

  我时常是目睹诸位尊师,品茗,毫无忌讳天空海阔。时政杂谈、市井逸趣、一会大声呼道,一会儿又小声细说,乃往古来今长谈之好伙伴也!

2025.4.2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