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学”思想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充分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其实就是从实践中学,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是具体化的“做中学”,而我对于从实践中学深有体会。
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时有这样一道题:一个三角形沿一条边旋转一定可以形成一个圆锥吗?乍一看,似乎是一定的,但几经咀嚼细细品味,又不那么确定了。那该怎么办呢?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于是我就要求学生剪下一个三角形,并把其中的一边固定在笔杆上进行旋转。学生们积极的行动起来,场面非常火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有的在交流时直接用事实说话(边旋转边解释),最终得出“只有固定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进行旋转才能形成圆锥”。接着我趁热打铁“如果再遇到类似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学生一致回答“动手做一做!”由此可见,在做中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无形中也积累了一些学习经验,而这一经验学生会终身难忘。
再如这样的题:把一张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分别绕它的长和宽旋转一周,形成两个圆柱(纸完全做侧面)。哪个圆柱的体积大?学生猛一看懵了,完全找不到切入点。这时我就启发学生“怎样才能还原它的本来面目呢?如果还原后是否有我们需要的相应信息呢?”于是学生又重新回归这道题的字句中,开始用长方形纸进行旋转,终于找到了有用的信息:
当绕着它的长旋转时,所形成的圆柱的底面半径就是宽,等于4厘米,而长就是这个圆柱的高(5厘米);
当绕着它的宽旋转时,所形成的圆柱的底面半径就是长,等于5厘米,而宽就是这个圆柱的高(4厘米)
这时我们通过计算就很容易的能够解决问题了。
其实,在做中学也体现在教材中,我愿继续钻研教材,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中探索新知,在探索的路上我们同行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