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收获季 ——传统文化学习的收获

        参加工作已半年,回想刚入职时的我,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工作内容,除了压力山大外,倍感茫然无助。在语文教学上,严守书本阵地、认真备课,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会误人子弟。

        九月,又一个新的开始。这个学期的课比上个学期的多,基于上个学期的教学经验,有感于对国学的提倡和孩子文化素养提升的要求,我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可不可以在上好语文课本的同时,积累国学知识、培养传统文化素养呢?

        肯定了自己的答案后,我首先把学习目标盯向了《三字经》。原因有三:一是它浅显易懂、朗朗上口,利于背诵;二是它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有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可以为孩子们以后各科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三是可以认识很多历史人物、积累很多故事,对孩子们作文题材的积累和文学素养的提高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也许有人会质疑我:“幼儿园小朋友天天也在念《三字经》,你们五年级还要学?”我却要说:“同样的内容却有不同的学法,孩子们的感悟也不同。经典篇目需要反复去学!”

        一个月的时间,《三字经》也也学了一半。当我还在怀疑自己的尝试是否可行时,孩子们却学得很开心,家长们的反响也很好。孩子们在课上积累了文学常识,了解了历史典故,还能经常听故事。有时也会在周末回家时布置去查历史典故的作业,如: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败走麦城”等故事,有些是成语故事,如:“韦编三绝”“管鲍之交”等。至于学后的反馈,准备定时组织“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并设立奖品鼓励他们,以提高他们学习参与的积极性。

        传统文化的积累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一样,孩子们肯定有学的快的,也有慢的,有学的认真的,也有“充数”的。我一直相信,《三字经》可以从这本书的内容层面上,给他们构建一个“网”,平日积累的这些常识典故就是网格中线与线交叉的点。不管学好与否,我相信但凡有点印象的,以后遇到相关内容时都将会是激发孩子继续学习深究下去的一个触发点,他们将会从深度和广度上继续去编织这张网。甚至是建立这张网与其他网之间的联系。因为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着的。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的教育目的之一就达到了——不仅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了。

        当然,任何课堂教学都需要精心备课、认真组织教学的,我在这一方面上有所欠缺,这是我的第一个反思。其次,还需充分调动家长的督促作用,让这一尝试能够真正落实到位,为以后其他经典文化篇目的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再次,加强学习监测力度,如:组织竞赛、查看笔记完成情况、检查背诵等。

        关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我相信很多同仁进行了尝试,也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希望大家多多指教,让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次虽然在大山深处的农村里住了不到两天,却有了一些感慨。 村西,很宽的河床里,一条清澈然而细细的溪流从南向北流去,...
    佟晓渭阅读 362评论 0 2
  • 产生式模型(Generative Model)与判别式模型(Discrimitive Model)是分类器常遇到的...
    monitor1379阅读 2,766评论 0 1
  • 像一颗陨石 被吸引 脱离自己的轨道 飞入地球 擦出热与火 奋不顾身 却渐渐离去 或许 还剩下了什么 化入大地 得以...
    濡江生阅读 233评论 0 3
  • 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一个人静坐在桌旁,手捧着自己喜爱的的詩笺,细细品读。不经意间读到:“酒醒只在花前坐,...
    爱在花语纷飞阅读 318评论 0 1
  • 对!没错儿!这就是去年发在脉脉上的那篇,今天翻出来,向去年的自己致敬(业内这个词真是百用不厌)。陈年老菜拿出来再炒...
    Vicol_略设小计阅读 59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