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纷繁复杂的琐事太多,社会遮遮掩掩的人藏得太深。每个人都容易在这如九曲迷宫般世间迷路,以至于处处碰壁,无人可怜。
生活,无非就一句话——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我们过生活,不仅要活好自己,还要时时刻刻提防漫天而来的“流矢”。这片天地,就是一个战场。
一个棋盘,展开而来就会有红黑两方。在双方博弈时,我们并不会言明下一步怎么走,对方也不会告知下一步往哪挪。所以,学会甄别看透显得尤为重要。
余秋雨曾说:“世事繁杂,时间匆匆 ,重者隐之,轻者显之,真言如风,伪言如磐,真正知道的究竟能有多少。”
世上本就汇聚了无数的真与假,社会本就混杂了不同的游鱼和蛟龙。我们最担惊受怕的,与其说是“明枪”,不如说是“暗箭”。
一句谎话可以带出无数的“尖刺”,一个满嘴火车的人可以生发出无数的“念头”。所以生活处处都是“虚伪”,我们稍不留意便会陷入深渊之中。
所谓“画虎画皮难画骨。”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不需要看穿人心,只需要看透事情的本质便好。看透的背后,就是“以进为退”的自保。
重者隐之,轻者显之
一叶小舟,过于轻浮则会显露在水面之上,而一块石头,过于沉重便会沉入水底。是显现还是隐藏不由水决定,而由自身决定。
就像人与人的关系一样,你和他的关系是好还是坏,也许刚开始我们不知道,可时间越久,沉淀得越重,就越容易知晓。
正如欧阳修所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我们看一个人,太远了就会看不见,太近了就会看不清。从远处看,他知书识礼,落落大方,可你却看不清他是怎样的人,唯有靠近且保持距离去观察,才会清晰明了。
曾看到一个前台的接待员,工作了十多个小时仍旧彬彬有礼,在别人看来,这就是矜持得不能再矜持的女子。可没人知道,她下班之后,却是一个十分浪荡的人。
“轻”是什么?就是外在。倘若我们做人做事都是从“表面”出发,便会被有心人欺骗,被复杂的事件所迷惑。别人让我们知道的,往往是虚假的。而真实的,常常收敛在内心深处。
孟子曾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为人处世,便是要知“轻重”。这不仅是指事情的大与小,重要或者不重要,更是指人前人后,以及事前事后的虚伪“幕布”和真实“内核”。
世间万物是平衡的,人的行为也是平衡的,所以没有一个人能完全“虚伪”,也没有哪一个人能完全“真实”。“轻”或者“重”,关键是看转变的那一刻。
真言如风,伪言如磐
这世上,也许我们最不能原谅的,就是满嘴谎言的“虚伪者”。他们打着“善意”的幌子到处欺骗,可时间久了,便让谎言覆盖了现实。
古代有一个词叫“三人成虎”,一个人说老虎来了,可能人们不相信,可三个或者更多人去说,这件事就被人传开了。
在职场亦或是其它是非之地,为什么我们最怕得罪人,而且最怕得罪拉帮结派的人?很简单,他们把谎话说成了真话,也就是让“舆论”一边倒。
所以我们会发现,总被排挤的人从来没干过错事,却被扣上了“不务正业”的帽子。他无论如何解释也只会是“越抹越黑”,因为在人云亦云的生活里,大多人习惯了跟风。
这是生活的日常,也是人心的常态。在家庭里,做父母的总责怪孩子破坏了某件物品,可有些时候孩子反驳说不是他破坏的,就不会有人信,为什么?因为三个人,父母没做,就只剩下孩子去做。
给它一个假设,倘若是客人毁坏,亦或是自然损毁的呢?很多时候,我们多是凭第一念头去对这件事作出评价,很少把这件事展开来看。
其实人也一样,很多人说了第一句谎话,后面的话也都是为了掩盖第一句而生发出的谎言。所以,第一句谎话成了真话,无论如何也无法将其挪动。
真言如风,真话就像是一阵风,一吹即过,而那些被无数谎言积累而成的“伪言”,则像磐石一般巍然不动。
当伪言过于泛滥,那么说真话也会成为一种罪。因为势单力薄的真话,永远拗不过“人多势众”的伪言。
人与事背后的真相
有一句话讲得特别好:“很多时候,我们活在假象里;明白真相时,又活在假象的阴影里。”
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完全看清生活背后的真相,唯有吃一蛰而长一智。这种岁月的经历会带给我们一种不可多得的人事体验。
重者隐之,轻者显之,真言如风,伪言如磐。这十六个字,其实就是两对矛盾。它就是我们人生矛盾的一个缩影。
在外,我们总想别人奉承自己。我们都明白,奉承的话一般都是假话,可我们愿意信,因为“伪言顺耳”,所以当成了现实真相。
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我们终其一生,与其说是要学会看人,不如说是学会看自己。当我们把自己认识透了,知道自己的原则和立场,纵使狂风起,我们也站得住。
人与事的背后,就是一个“内”与“外”的过程。内是读懂自己的内心,外是认清做人的准则。不为虚名所惑,不为琐事所扰。
凡尘琐事,艳花浪蝶,虽外表芳艳,可倘若我们内心心存“茉莉”,自然“自我留香”,看清人世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