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记忆》
我的学生时代其实很短,没有你们所说的高中,大学,甚至是研究生的生涯。只是初中毕业,并且还在小学时留了一级。家里留有一个中考的准考证,它只是证明了我可以去参加中考的考试,但最终没有去参加中考的考试。或许你会奇怪地去问,为什么不去考试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农村的生活不像现在那么好,我们家里也没多少钱,而我和我哥两个又同时参加中考,忘了介绍了,我和我哥是双胞胎。就是因为双胞胎,在上学时和以后的生活中还闹出不少好玩的笑话呢。我妈为了不偏不向,说你们俩要不都不去考了,都回家吧。这也就是我为什么拥有准考证而没有如考试的原因所在。
我和我哥长得很像,不是很像的那种,而是非常像的那种。为了有所区别我们俩从来不穿一样的衣服,就是这样还是有很多人认错,记得刚升入初中时,我俩不在一班。一个二班,一个三班有一个数学老师在上课时,就很纳闷,这个学生这么喜欢我的课,怎么我去哪班上课,他就去哪班听,后来看到我们两个走在一块,自己也笑了,说你们俩怎么这么像。记得有一次去照相馆照相,我哥先去的,然后我又去的,那个照相的人说。你不是刚来过吗?怎么又来了。我说那个是我哥,我俩是双胞胎。
前几年,有一次在路上遇见我们的中学校长,我向他打招呼时,他还会说“你是张万,还是张千?”
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事发生,记得有一个人一连几天都把我当成我哥,和我打招呼,我又不认识他,说我不是他,我是他弟,然后只点个头就过去了,到后来再走那过时他就不再和我打招呼了,怕招呼错了。
有时想想,双胞胎也挺好玩的,偶然有时要办个什么事,本人又不在家时,可以让我哥拿着我的身份证去办,住了几十年的乡邻都分不清,何况只有一面之交的工作人员呢。
记得听过这样一件事,也不知是真是假,是关于双胞胎的趣事。说有一个卖西瓜的人,对一个小孩说你要能把这个西瓜吃完我不要钱。这个小孩说真的吗?那个卖瓜人说是的。这个小孩就开始吃了,吃到一半的时候说我回家撒泡尿再回来,那个人说,行。小孩快步跑到家里,对他和哥说,那边有西瓜你去吃吧…,他哥就穿着他的衣服跑来了,然后接着吃西瓜,一会的功夫把剩下的一半也吃完了,这个卖瓜的看愣了,他怎么能吃完呢,不会的。过了一会,从小孩跑过来的方向,一个中年妇女,领着一个孩子走了过来,对那个卖瓜的说,大哥,真对不起,我刚回家,听小孩子说了,就过来了,你看这西瓜多少钱,我给你钱。那个卖瓜的看看这个正在吃瓜的,又看老那个在妇女身旁的,明白了原来时两个人,我说他一个人怎么能吃完呢。就笑了笑,说大妹子,这瓜就送给他小哥俩吃吧,不要钱了…
岁月如梭,一去不复返,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感觉就在昨天。时间就像一把岁月刀,能把一个个人从稚嫩的,无忧无虑的,思想单纯的…乐于助人的小小少年慢慢地变成了一个个思想不再是那么单纯,也不再怎么乐于助人,看待这个社会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再以童年的那个标准对待……不再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没有恶的,坏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不再像乡村邻里那样和睦快乐,没有心机……
人毕竟是要长大的,不可能会像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笔下的小王子那样把这个世界看得过于单纯,单纯的让你无法想像。一个正常的人怎会和毒蛇做朋友,最终,还丧命于毒蛇。在这个现实的社会,像小王子这样的人注定是无法生存下去的。
人越长大越孤单,不再像小时候两个小朋友闹矛盾后,第二天还能在一起玩耍,还能和好如初。现在是闹矛盾后,不再理会不再追着问,你为什么不理我…也许就成了最熟悉地陌生人。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或许是这个社会真实地写照吧。
说了这么多从学生时代进入社会后的生活现象,人生感悟,是不是会有点影响后来的学弟学妹进入社会后的最初看法,我觉得可能有一点,也可能不会。生活是美好的,是多姿多彩的,但是,生活要自己体会自己去经历,别人经历的只能是别人的人生。他在好和你有什么关系,他在不好,个和你又有什么关系。人生,只有自己走过,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才能体会生活中的好坏,才能知道有些事情只是相对的。对于好与坏的定性,它取决于你怎么看以及你对此的态度。就像一个“但”字“,鲁迅在其作品《明天》里就有这样一段描写:“单四嫂子是一个粗笨女人,不明白这“但”字的可怕:许多坏事固然幸亏有了他才变好,许多好事却也因为有了他都弄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