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断断,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一本书是《内向性格的竞争力》,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发挥你的本来优势。
在如今,我们对性格做出了清晰明确的划分。我们被告知,好的性格就是要勇敢、就是要快乐、就是要善于交际。
与此相对的就是,内向,以及和内向相关的各种词汇,比方,敏感、严肃、腼腆、谨慎,在当今的社会都被看作是一种次等性格,被认为是一种介于失望和病态之间的状态。
与内向相对的是外向,我们心中首选最外向的国家可能就是美国。美国人也是这么看待自己的,美国自认为是一个外向的国度。但是,这本书的作者指出:这意味着美国人丢失了对自己的真实评价。
据调查显示,有1/3-1/2的美国人具有内向的性格倾向,也就是说,在美国,每两三个人当中就会有一个性格内向的人。鉴于美国被认为是最外向的国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数据一定高于美国,特别是亚洲地区。
从小到大,作为人们眼中的内向的人,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还是孩子的时候,会听到父母会因为自己的羞涩而必须向他人道歉;即使我们成年了,也会因为晚上想读一本好书,而不是参加一个聚会感到内疚和痛苦;或者有时候我们会因为更喜欢自己一个人去吃饭而感到纠结。青春期是内向者一生中最黑暗、纠结的时光,内向者们往往深陷在自卑和社交困境之中难以自拔。
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内向者的挣扎;二、内向者如何去爱?三、内向者如何工作?
1. 内向者的挣扎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象过一个没有内向者的世界?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内向的人,将会是怎样的?作者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内向的人,这个世界上将没有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没有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没有叶芝、没有肖邦、没有普鲁斯特、没有乔治·奥威尔、没有谷歌、没有哈利波特系列等等等等。
可能你会说,我所说的内向和你认为的内向是不一样的。那么,先我们来界定一下内向的概念,荣格在1921年出版的重磅心理学著作《心里类型学》就将内向外向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且把外向者和内向者作为人类性格的中心建构,荣格认为:
内向者就是往往是被内心世界的想法和感受所吸引,而外向者则倾向于关注人们外部的生活及活动。
同时,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内向者,也不存在绝对的外向者。如果真的有那么一个人,那他必然是一个疯子。
平时我们所说的内向的人,以及实验研究中所提及的内向者,指的是具有内向性格倾向的人。换言之,内向者是指相对于关注外部的生活活动,内向者更关注内心世界的想法和感受。这种描述是不是让你感觉特别像我们自己。
这是内向者挣扎的原因。
2. 内向者如何去爱?
这一部分主要会讲内向者如何在亲密关系中进行有效地沟通。
内向者属于高度应激群体,高度应激的意思是对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比较高。在实验中体现为,小孩子对环境的变化极度敏感,稍有变化就会大哭大叫,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极有可能就是内向者。
外向者更关注“是什么”,一旦看到新事物就会开始判断,认定之后也就不再焦虑担心;而内向者关注的是“将会怎么样”,意味着即使是没有新事物也会开始自己的衡量。这便是我们社交中“酷”这个概念的来源;你越是低度应激,就说明你的皮肤越厚,你就越酷。
成长为内向者的孩子,会在长大后被普遍认为的沟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内向者可以在这些方面注意一下:
首先,一定要重视沟通。
还有,除了重视沟通学习一些沟通技巧之外,还需要内向者明白沟通双方或者多方要求的本质。比如,一对夫妻,男人外向,女人内向,男人计划每周举办一次晚会,一年就是五十二次,而女人连一次都不想忍受。两人通过沟通才发现,男人想要的是时间,是看到亲人朋友的活力,女人想要的则是下班之后能够好好休整。两人通过了解对方真正的需求,不再在表面的选择上进行纠结。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尊重你所爱之人的社交需求和自己独处的需要。尊重对方的要求,尽可能地理解对方的需求。奥巴马在他的书《无畏的希望》中写道:有一段时间,自己在下班后就沉浸在写书的世界里,并且以为这是理所应当的,却没有发现米歇尔因此而忍受了多少绝望的孤独。
然而在工作中,公开演讲算是一项必备技能了,以此为代表的展示演说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那么内向者应该怎样工作呢?这里需要内向者向前迈出一步。
内向者向前迈出一步,不是不再腼腆,不再害羞了,而是学会了自我调整。
3.内向者如何工作
一、自我调整第一步是使用自己的天赋,发现自己的优势。研究演示内向者比外向者更容易进入沉浸状态,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更容易延迟满足。
所以说,如果你是内向者,就用你的天赋来发现你的心流吧。
在这里讲一位教授的双面人生吧,课堂上他风趣幽默,课后他安静内敛几近隐士。
二、自我调整需要我们确定一个,个人核心项目,个人核心项目可是是一项事业,也可以是一段关系,自由特质理论认为,我们天生的因素和文化赋予了我们某些性格特征,比如内向,但是我们可以在某些“个人核心项目”中超越自己的极限。
换句话说就是,内向者可以为了我们认为重要的工作、我们爱的人,或者任何我们重要的事情而表现出外向的一面。
在确定个人核心项目的时候,我们需要明白自己真正喜欢的什么。
因为,让我们超越性格本能的是热爱,我们要尽可能真实地保持真实才能做出真正的个人核心项目。
当我们在寻找个人核心项目的时候,作者给了以下三点建议:
回想一下孩提时代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可能那时候我们给出的答案是不着边际的,但是那背后隐藏的的渴望是真实的。可能,小时候我们对想做什么的回答是消防员,那么消防员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是一个救人于危难的英雄,一个冒失鬼,还是单纯出于对驾驶卡车的喜欢?通过考虑那些小时候对理想的回答,我们会比现在更了解自己。
还有就是注意那些吸引的工作。你可能在做一份别人眼中理想的工作,但是你却忍不住去参与那些在吸引着你的工作,你的招聘软件上都是搜索类似工作的历史记录等等;作者举了自己的例子,说自己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的时候,从来没有主动接洽过一个额外的企业法人的案子,但却花了很多时间为一个非营利性女性领导组织无偿工作。正是那些委员会或者非营利的组织的奋斗目标吸引着作者。
重视让你觉得嫉妒的事情。嫉妒是一种邪恶的情绪,却能够反映真实情况。这一点在同学聚会的时候效果最为明显。
通过你的不断探索,你确定了自己的个人核心项目,这些项目能够让你扩展自我,但是你还是不想偏离自己的性格太多或者太久。这时候你就需要一块专属真实自己的空间——恢复壁龛。
感谢您的收听,我是断断,祝您拥有真实的自我和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