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在朋友家,朋友说:等一会儿我要煮红薯饭,你尝尝。
从字面上理解,我以为是把红薯与大米或小米同蒸。
只见她把去了皮的红薯切块儿,放入锅中加水上火煮,又在碗里搁上一大勺白面,加了一点水,用筷子搅拌,不一会儿,面粉结成了许多小颗粒。红薯已在开水锅中煮了一会儿,此时把面粉粒下锅,等锅内又沸腾起来,就关小火不再管它,我俩进屋聊天。
聊了好一阵子,朋友起身去厨房关火。
等她再进来的时候,手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红薯饭”,确切地说是红薯面汤递给我。我尝了一口,比我平时煮的红薯面汤更入味、更香甜,不禁夸赞起来。
朋友跟我讲:她很小就知道怎么做红薯饭,那时在乡下老家。一大清早,大人们总要在灶上架好一口大锅,放入清水和切成块儿的红薯,灶塘里添上足够的柴禾,盖上锅盖开煮,人们就下地干活儿去了。
等地里的活儿干完回到家,锅盖掀开,香气四溢,再看锅里的红薯,呈丝絮状几乎化在汤里,喝起来赛蜜!
当时她们老家的粮食比较紧缺,所以汤里纯是红薯,不搁一点面粉,而这汤就是早上下工后全家的一顿饭!
天长日久,朋友渐渐学会了做红薯饭。
我想,当她每次做红薯饭吃红薯饭的时候,脑海中定然要闪回无数童年的画面吧?
前不久,另一位好友在朋友圈里晒出一张照片,配文写到:一下班,儿子已经做好了晚饭,实在太惊喜啦,太幸福啦!儿子长大了。
照片里餐桌上摆着一盘蕃茄炒蛋,一盘凉拌黄瓜,然后有几个大馒头和一碗鸡蛋汤,旁边还有一盘切好的水果。
这条朋友圈一发出,立即引起了小小的轰动,大家纷纷点赞,都表示羡慕她家里有这样一个“小暖男”——毕竟她儿子才上小学五年级!
放在三、四十年前,上小学的孩子给家人做饭好象不算什么,但在今天就很稀有了。
这种状况应该跟当下的整个教育环境是分不开的:一方面父母怕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养育,因而舍不得用TA。更有甚者,孩子自己要求下厨帮工学做饭,当妈的硬把孩子往外撵!说什么一旦学会了做饭,将来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小家,就得一辈子下厨给对方做饭!
如果说读书考试能够取得高分,需要的是学习能力,那么会为自己、为家人做饭就是一种生活能力,同样很重要,同样得练习!
无论身处何种境况,有了生活的能力,可以将原本平凡的日子过得不平淡,既便在物质匮乏的环境里,依然能够烹饪出生活的好滋味!
我的厨艺非常有限,可笑儒依旧爱吃家里的饭胜于外卖,或许他爱的就是那种“家的味道”;朋友乡下的童年生活必定是清苦的,但听她描述起那一锅红薯饭时,却能让人隐隐感受到清苦生活中的一缕温馨和甜蜜。
生活即教育。
当我们认真地面对生活——不敷衍、不苟且,并把这种态度传递给孩子,他们自然也会去认真地读每一本书、煮每一餐饭、做每一件事……
另外分享一个小秘密:无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如果会做饭,在未来的婚恋以及生活当中,这绝对是一个加分项,并且是高分!
否则,怎么会有今天的笑儒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