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8 小鱼姐 点亮一家灯火
01
周五晚上,我去接上古筝课的女儿回家。去的时候她还没有下课,我就在外面大厅等。当天培训机构新开了一个小主持的班,正在试课,教室外面聚集了好多家长。
一个小女孩在妈妈怀里不停地哼哼,引起了我的注意。孩子长得小巧,要不是她穿着幼儿园的校服,我还以为她是陪妈妈来接哥哥或姐姐的小宝宝呢。
悄悄听了一下妈妈跟小女孩的对话,我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孩子刚四岁,妈妈是带她来试小主持的课,因为来的时候已经开始上课了,孩子怎么都不肯进去。妈妈一直在轻言细语的劝慰:
“你就进去看一下,他们在做游戏,很好玩的。”
“你的好朋友也在里面,你们可以一起玩。”
“你上画画课不是很开心吗,这个跟画画课一样有趣,你去试试好不好?”
“要不,妈妈陪着你,跟你一起进去,就坐在你旁边,好吗?”
……
孩子一直紧紧搂着妈妈的脖子,眼睛盯着大厅的出口,目光闪躲。不管妈妈怎么说,她就是一句话:“不,不,我要回家。”
这时,妈妈发现孩子的袜子滑到脚底了,就想把她放下来,把袜子穿好。小女孩坚持不从妈妈身上下来,说:“我要回家再穿。”
妈妈还有很有耐心的,没有发火,没有烦躁,有那么一阵儿,我发现她在发呆,大概是在努力控制情绪吧。
旁边有一个她们的熟人,是小女孩同学的妈妈。两个妈妈聊天,小女孩的妈妈说孩子不太喜欢说话,胆子小,所以想报小主持让她锻炼一下。那个妈妈说:“小主持就是锻炼表达能力,经常有机会展示自己,胆子练着练着就大了。”然后,这个妈妈也加入了劝说小女孩的行列。
后来,女儿上完古筝课出来,我也没顾上看那对母女了。我们走的时候,她们还在那里互相折磨。
我很不理解,那个看起来温和耐心的妈妈,怎么如此固执呢?一想到那个孩子无助闪躲的眼神,我真的好心疼。
一个晚上的时间,与其耗费心力劝说孩子上兴趣班,不如带她到月光下散散步,跟她聊聊幼儿园里好玩的事,再给她讲个有趣的故事。如果能这样跟妈妈度过一个夜晚,小女孩肯定很开心,小嘴巴也会叽叽喳喳说个不停。那样的话,妈妈一定不会认为自己的孩子不爱说话了。
我觉得,上这种培养孩子才艺的兴趣班,首先得孩子感兴趣,想学并且愿意花时间在上面。家长如果抱着弥补孩子不足的心态给孩子报兴趣班,可能会得不偿失。
孩子在情绪不佳的情况下学习,或者被迫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他们会本能的抗拒,结果只是消耗了时间,很难有什么收获。
再说,我真的不觉得孩子不喜欢说话是缺点。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她不喜欢说话并不是不会说话,只是她有自己的想法,只在自己想说的时候说。
这种安静的孩子往往有更好的专注力,有更丰富的内心世界。妈妈也说她上画画课上的很好,因为画画很符合她的性格呀,她可以安静地想象,专注地涂抹,她是很享受的。
如果妈妈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大概就不会纠结于孩子是否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了,也就不会逼着她去上小主持了。
02
现在,孩子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想要的东西几乎都可以拥有,但是,他们在享受这些物质的时候也失去了很多。
孩子们上各种兴趣班、辅导班已经是家常便饭。小学生动辄三、四门课外班,上七、八门课外班的孩子也不在少数,放学后比上学时还要忙。孩子们原本可以自由安排的时间被这些课外的培训班填的满满当当。
我曾听到有家长说:我的孩子每天放学都有兴趣班,回家写作业都要写到很晚,睡眠不足,也没有时间锻炼,真不知道该怎么调节?现在报的这些课外班都是孩子需要的,都很重要,没法取舍。
孩子每天要上学,要完成学校的作业,如果每天还要上课外班,那真的太辛苦了。
成人也好,孩子也好,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每件事都会消耗掉一部分精力,那么每一件事的效果都会打一些折扣,到最后,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每件事上都有进步,可能是原地踏步,也许还会退步。
所谓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如果为了让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出类拔萃,什么都不能舍弃,最后可能导致孩子负荷过重而厌学,以至于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那时候,可就没得选择了!
之前听一个研究儿童心理的老师讲过一件事情:
她在某地举办讲座,开场前一位家长私下向她咨询。家长说:“我的孩子成绩很好,在班上也总是前几名。但是,我发现他平常还是有一些时间在玩,做些没有意义的事情。如果他能够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那他肯定可以在班上稳居第一了!我怎么能让孩子不浪费时间,把时间都用来学习呢?”
老师说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她心里五味杂陈,是有些抵触的,但是,她还是很平静的从侧面回答了家长的问题。
她说:“我看您气质不俗,谈吐优雅,一定是热爱学习,受过很好教育的,您对工作也一定是很敬业的。那么,我想问一下,您是否把每一分钟都用在勤奋工作上呢?”
这位家长当然做不到,希望她会因此反省自己对孩子的期望,从而理解:玩耍也是孩子生命的一部分,是不可或缺的。
03
在我关注的家长学习微信群里,一个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讲了他们班一个孩子的事。
孩子的妈妈给这个老师发了一条信息,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孩子已经三年级了,关于他的小升初,其实我从一年级就在考虑,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一类初中。结合我们家的情况,我希望走杯赛这条路。但是把一个学科学到极致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现在我们最缺的就是时间。我已经制定了详细的作息时间表,但每天能挤出来给奥数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不到。
参照现在其他学校某些家长的做法,我想向您请求,能不能每天下午让孩子在家学习。如果可行的话我保证孩子和我都会在此事保持缄默,而孩子的校内成绩一定会保持前列。
我们家的情况还是有点特别的,第一,我是全职陪读,愿意为孩子付出时间精力;第二,孩子自己也是很努力的,吃得了苦。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不够。
老师说看到这个信息,她心里是很沉重的。但是作为老师,她必须克制自己的情绪,理智地去对待这件事情。
她说,家长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也是最无私的为孩子好的人。家长既然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我们不能仅凭个人的想法去裁判和否定。因此,她跟那个妈妈说:“如果你们考虑好了,跟孩子达成了一致,我尊重你们的决定。”
我想,这件事大概就这么定了。从妈妈信息中看,她早已跟孩子达成一致了。事实上,这种孩子早早被灌输了“不惜一切代价上名校”的信念,是很愿意配合家长的。
家长认为学校下午的副课是浪费时间,就果断地剥夺了孩子上副课的权利,真的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吗?我的女儿也是三年级,她很喜欢音乐、美术、科学这些副课,每次上课都很享受,回家还有说不完的乐趣。权且把这些课程当做孩子缺失的休闲娱乐时间,怎么舍得随便舍弃呢?
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已经很大了,我们得适当给他们“留白”的空间。
留白,是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我已经给孩子安排了游戏和运动的时间,并不是只有学习。在完成一定学习任务之后,我会让孩子听音乐放松,陪孩子下棋或阅读,也会带孩子到户外散步和锻炼。”
这些,仅仅是你给孩子安排好的作息表上的“休息任务”,不是“留白”。
我们给孩子“留白”,就是要给他们留下自由支配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他们不需要听从家长的安排。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那些在大人看来无聊又无意义的事情,哪怕对着窗外发呆神游天外。
我的女儿喜欢做手工,总会在没有学习任务的时候鼓捣各种材料做东西。我发现,她做手工的时候安静而专注,遇到困难会主动想办法,做多久都不会叫苦叫累,而且从来不会半途而废。
女儿曾无奈地说:“每当我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总是有一堆任务没有完成,我就觉得好沮丧。”
我说:“有些事情是我们的责任,是没法逃避的,如果我们希望有时间做喜欢的事,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尽力提高效率完成我们必需要做的事。”
当她发现自己的任务完成之后,剩下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她就不再磨蹭拖拉,总会努力提高效率,以便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
有的家长说,如果我不帮孩子安排满时间,他们就不知道干什么,可能会沉迷电视和网络,滋生出一些不良嗜好。
我要说的是:孩子的兴趣是需要发现和鼓励的。当我们发现孩子对一些事情感兴趣的时候,我们不要考虑做这些事有没有意义,而要努力为孩子创造条件使其能更好的在这些事情上享受到乐趣。
孩子的心是最简单的,如果我们能以一种积极健康的态度对待他们热衷的事情,情况一定会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讲过一件事:她的女儿有一段时间非常喜欢《还珠格格》,虽然学习紧张,还天天追剧。她没有因此阻止女儿,反而为女儿买了全套《还珠格格》的书,还跟她一起看。而她的女儿并没有因此沉迷其中,也没有因此影响学习。
我们不要一看到孩子无所事事,或者做我们觉得没有意义的事,就认为是在浪费时间,恨不得马上找点事给他填上。家长无处不在地干涉,会导致孩子失去自我安排的能力,一旦完成已知的任务就不知道干什么了。
留白的艺术作品给人宽阔的视野和想象的空间,给孩子的时间“留白”能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的女儿在做手工的过程中学会成长的能力,她在专注地思考,她在尽情地想象,她试图将心中所想变成现实,她在承受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这些,都会慢慢融入她的身体里,变成她的一部分。
所以,请不要全部没收上帝赐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时间!
(本文图片来自几米《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