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为谁》通俗易懂,作者用散文的笔法谈了自己对教育的一些思考与心得,很多观点非常新颖,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章便是“德育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说实在做了很多年的班主任,也深感我们的德育比较形式化,大多数仅止于我搞过这个活动,至于在学生那儿能不能起到作用,或者说德育的有效性大家思考得甚少,而书中这一提法,一开始就让德育教育远离了形式主义,从实处出发,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
而这其中有一部分谈到“平等与尊重”也深深地触动了我,平等与尊重大家都知道,也是现在社会所提倡的,但在有些时候,尤其是在师生构成的校园环境内,容易一不留神就偏离“平等与尊重”的初衷,说到这一下子勾起了多年前我当班主任时发生的一件与“平等与尊重”有关的事。
记得是有一次区里评三好学生,班级只能选举一个,当时我采用民主的形式,让全班同学投票选举出两位同学,让后再让任课老师在这两名同学中选举出一位,最后再送到年级里参加评选,这样一看整个流程很民主很尊重,但殊不知披着民主外衣的选举却与“民主与尊重”背道而驰。
当时我所带的班级班风极其良好,有很多品学兼优的学生,尤其是几位班干部,管理能力强,品德过硬,学习踏实,真要让我自己选,我真是也一下决断不出,因为他们都很优秀,都是自己的孩子,打心眼里希望他们都能选上,但怎奈就一个名额,而且当时学生选出来的两名同学也恰巧就是两位班干部------班长和团支书,班长是一女孩子,文静、踏实、认真、负责、上进,虽在初中阶段没当过班干部,但一上高中她主动请缨,担任班长以来一直兢兢业业,信守自己参选班长的初衷,就是为了为大家服务,就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团支部书记是一个阳光的大男孩,初中就做过班长,他做班干部纯粹是他的个人魅力,因为这孩子不管在哪种场合,总会赢得老师的青睐,总会在人群中突显出来,上了三年的高中,没有一个老师不喜欢他,班级工作也认真负责,处理事情情商极高。
印象中,当时他俩的票数差不多,班长的票数略高于团支部书记(记得不是很清楚,大概高出两三票),学生选出来后,我带着这个结果回到办公室,让任课老师投票,老师们说,我们对学生的了解比较全面,我们的老师投一票抵五票,给学生个导向,要重视学科学习,最终因为团支部书记一贯的好口碑,每位老师都把各自的五票投给了他,最终成为代表班级到年级竞选的学生,自然这个结果跟学生选的正好掉了个个,说实在全班同学对于这个结果是无所谓的,因为他们觉得他俩都很优秀,谁选上都是班级的光荣,当然我也这么想。
但对于他们俩个孩子来说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对于一直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在同学那儿分明已经得到认可的班长就更不一样了,但后知后觉的我并没有注意到,觉得团支部书记的当选就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因为每个老师都喜欢他。但没想到过了几天,班长小姑娘来找了我,问我为什么明明在班级里她的票数是最高的,到后来选的却是团支部书记。说实在对于班长的这一举动,我是很赞赏的,记得当时就向班长表达了这个意思,确实她不畏权威,敢于捍卫自己的权利,不把不开心压在心底,说明这是个光明磊落的孩子;同时我也向她解释了为什么最后团支部书记当选,跟他解释了当时选票的流程和规则,也向她解释了为什么其他老师为何选他,因为团支部书记可能与生俱来的有种与众不同的特质,还列举了军训时在大家互不认识、互不了解的基础上其他老师、军官不约而同地都选他做连长。说实在,当时我给班长解释的极其诚恳,但现在或者更早以前猛然觉得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实在太没水平,虽然说的是大实话,但是真的沟通的技巧太不好了,后来设身处地的想想班长应该心里是不高兴的,只是缘于我是老师,孩子没有开口而已。
其实,要说这件事,倒不仅仅是我后边给班长的解释方式不好,班长所不高兴的也不止是这个,更重要的是我表面上具有民主形式的选举一点都不民主,但是当时的我是一点都没觉察,为什么,因为我是老师,我觉得民主就民主了,现在想来哪有民主,只不过徒有民主的外衣而已。乍一看,学生民主选举,老师民主选举,是很民主;再仔细看,我所谓的民主,班长都不知道为何当初选票高的她自己为何没当选,也就是说学生对选举的具体流程都不太了解,要了解的话,她就不会有疑问;再进一步看,既然是民主的,平等的,为何教师的票要以一抵五,要体现教师的全面评判,顶多以一抵二就足够了,何以要以一抵五,说的严重点这是专制与独裁,根本没有民主可言。
所以,看到李镇西老师讲到“德育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这一章时,对“民主与尊重”我深有感触,很想对我曾经的那位勤勉而认真的班长女孩说一声“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