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部名为《隐秘的角落》的片子火遍全网,起初是被他环环相扣的情节所吸引,追完剧那种虐心感久散不去。
在百度上输入“未成年”便会弹出“未成年犯罪,未成年保护”等字样。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例让人瞠目。三字经有云:人之初,性本善!是未成年的孩子们变了吗?其实当我们了解了阴暗后面的原因,很多阴暗也就不那么阴暗了,相信坚持做个善意的人,阴暗就不会和善良擦肩了。其实人性的恶是被另一个恶激活的!
本剧中朱朝阳的黑化是令人痛心的,也是令人发指的。我不禁想问,我们的媒体怎么了,这样的剧正能量何在?带着些许的不甘心和期望,我忍不住又去找来原著看了,又一次虐心,在评论区看到有评论说原著的作者就是缺爱的孩子时不禁震惊。个人认为缺爱的孩子是极端的,舆论与社会,家庭与学校的影响直接决定着孩子成长的正与反。但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节。不会爱的父母,只会让孩子一生带着痛。
有爱的孩子充满力量。
爱,是滋养一个人内心富足的养分。爱的能力,是一个人行走世间的底气。
前些天,有个离异了的朋友和我聊天,说他的孩子过个生日都过了几次,爸爸家过一次,妈妈家又过一次,孩子很是开心。其实孩子的快乐很简单,不缺失的爱只会让孩子内心丰盈。那些内心深处的丰盈。往往来自于童年时父母给予的、健康的爱。我们常常说离异家庭的孩子可怜,还有的说离异家庭的孩子是问题孩子等等,其实不然。对于家庭而言婚姻的破裂已实属无奈,但为人父母的我们不能将给孩子的爱与责任缺失。唯有爱与责任能让孩子充满力量。父母爱子女,在于成长中的点滴理解和接纳; 爱孩子,就让爱变得简单,不带任何包袱和负担,让孩子感受到爱,让孩子的心充盈,才是真正有用的爱。就像朱朝阳的母亲逼他喝牛奶那一幕,孩子感受到的是屈辱与掌控,那不是爱。
唯有那些深知自己被爱的孩子,才是有力的,是不惧过去,不畏将来的。被偏爱的有恃无恐,被真爱的才会不负期望。被爱泡大的孩子,人生才会饱满。
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爱。缺爱的孩子,一碰就碎。
多数父母都自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爱孩子的人,却很少有父母反思,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是让孩子按照我们的方式过一生?还是耐心去灌溉,让他们选择自己的人生,不反对,亦不放弃。
有的父母,满嘴是爱,却只是在满足内心的自己。而看透这一切的,往往是他们的孩子。有的父母以爱孩子之名维系着名存实亡的婚姻,若干年后又以爱之名让孩子背上因此而带来的种种不幸,其实是自私之举,是为自己的不勇敢找的一借之口罢了。
电视剧《都挺好》中,为了家人,出钱又出力的苏明玉,明知一切都是徒劳,但她仍然在家人需要时,挺身而出,只希望得到家人的关注与爱;才情卓著的张爱玲,童年被母亲抛弃,被父亲家暴。成年后的她,笔下对爱和人性看得通透,却对自己的情感处理得一团遭,她对胡兰成的爱,就是一直在寻找父母的爱。缺爱的孩子,看上去很坚强,却一碰就碎。正如武志红那句经典的句子: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来治愈!
为人父母的,一开始都对孩子满怀期望。经历过从没有孩子到希望有孩子,有孩子了希望有个健康的孩子,有个健康的孩子,又希望有个优秀的孩子这样一个过程。可能许多父母都是无时无刻不在渴望,拥有那个学霸朱朝阳般的孩子,似乎不需要花多少心思,他就能长成令人满意的样子。殊不知那个拼尽全力、懂事乖巧的朱朝阳,却是那个忍住了内心所有的恐惧和不安,到最后,还是缺爱的孩子。正是那个心理学上称为“空心人”的孩子。苏珊·福沃德曾说:“父母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童年缺失的爱,让孩子一生渴望被爱,又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在不安与不自信中不断否定自己。所以,关心孩子,应关心他们内心的变化,去体会、体贴、开导;你的坚定积极,都会成为你孩子最充足的力量。
父母的爱,如同氧气,缺少了,一生都在窒息中负重前行。
也许面对孩子的成长,父母们会焦虑、不安、担忧,但这些都不要害怕,我们要去享受与孩子一起获得爱的能力的机会。真诚的陪伴他们成长,而不是因爱之名“假装爱他们”。
“祥林嫂”般的家长让自己活得怨怼,也会让孩子的成长天空阴云密布。因为,你的沮丧不安,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变成他的恐惧和无助。
正如语云:你强大的时候,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积极乐观,坚毅努力的家长会活出生命的精彩,也会让孩子的成长坚强而无所畏惧。
爱不需要隐忍和条件,也不需要完美无缺。所以请不要让孩子过早学会孤独而无奈地强颜欢笑。对于孩子我们只需要用心和真诚。倘若我们的媒体,我们的教育,都多些正能量,孩子们的三观会更正,未成年的孩子们会更幸福,我们的世界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