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是我们小时候最熟悉的诗体,以为诗都是那个样子。但却从来没有思考过律诗如何而来?如何从最古老的诗歌《诗经》经由乐府古体诗一步步演变到唐朝的极盛时期。
朱先生所讲到的演变过程让我知道如何去了解欣赏不同时期的诗歌。
比如《诗经》最朴素,都是诗人自然感情的流露,没有华丽的辞藻,工整的音义对仗等等,所以《诗经》是最原始的诗歌;
《楚辞》、汉赋开始出现意义排偶;
汉魏诗出现声音排偶,即同时有意义和声音的排偶;所以说汉魏诗已经有几分文人卖弄笔墨的意味了;
魏晋之诗虽全篇排偶,对于声音则只计较句尾一字的平仄,句内尚无有意求平仄对称的痕迹。
句内的声音对仗是从“永明”诗人开端,至隋唐时才成为律诗的通例。
唐人所谓“律诗”包括绝句在内,它不必讲意义上的排比,却常讲声音的对仗。
意义上的排偶和声音的对仗都发源于词赋,后来分向诗和散文两人个方面流灌。散文方面排偶对仗的支流到唐朝为古文运动所挡塞住,而诗文排偶对仗的支流则到唐朝因律诗运动而大兴波澜。这种演变的轨迹非常明显,细心追索,渊源来委便一目了然了。
ps.知道了这么多诗理,多读不同时期的诗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