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特别的天才,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人类和灵长类动物有三个相同的基本驱动力:食物、性和庇护所。除此之外,人类还拥有第四个驱动力,那就是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认知需求。动物在灌木丛里闻来闻去,可能是为了寻找食物,可能是为了看有没有异性伴侣,还有可能是想找到适合自己住的地方。而人类不同,人类做这件事完全有可能只是想知道灌木丛里有什么。
两类好奇心:消遣性好奇和认知性好奇
对一切新奇事物的着迷称为消遣性好奇(diversive curiosity)。比如每天刷抖音,追热点,关心别人的八卦等等就是消遣性好奇。人人都有消遣性好奇,消遣性好奇激励人们去发现新事物,让人视野更宽。而消遣性好奇是一种低层次的好奇水平,但它的缺点是:让人在走马观花中浪费精力和时间。
当消遣性好奇转化为一种对知识和理解的探寻时,会使我们获益良多。这种更深入、更有序和更需要付出努力的好奇被称为“认识性好奇”(epistemic curiosity)。
认识性好奇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探索,就是我们需要用一定的脑力,需要刻意地动脑子去钻研、去学习,这个过程就是认识性好奇的过程。认识性好奇是快乐的源泉,为心灵提供养分。
消遣性好奇和认知性好奇的区别:
消遣性好奇心会让儿童目不转睛地盯着蝴蝶,会让成年人不停地刷抖音。认知性好奇会让儿童去百科全书上查找相关知识,会让成年人专心学习一门学科或一门语言。
消遣性好奇是比较广泛,浅薄的好奇,相比消遣性好奇,认知性好奇的持续性更强,也让人收获更多。人的认知进步往往是在把消遣性好奇转化成认知性好奇的过程中完成的。
好奇心的来源:信息的缺口
心理学家乔治·罗文斯坦说,好奇是人对信息缺口作出的一种反应。他认为,信息的缺口,让人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从而刺激他们的好奇心。这样他们就会产生对学习的渴望。根据信息缺口理论,好奇心的产生有两个要素。首先,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其次,要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储备存在缺口,也就是有些东西我们不知道。通过不断学习,知识增多的同时,好奇心有可能会变得越重,而不是学得越多越不好奇,越觉得一切都无所谓。
好奇心的敌人:过分自信和妄自菲薄。
过分自信就是无知而快乐效应,它让人以为自己知道事物的答案,从而不再对其他可能产生好奇。比如大部分人都认为,无论开车还是教育孩子,自己的水平都优于平均值。
妄自菲薄就是吓坏了,恐惧会杀死好奇心。有人从小被父母教育要乖,要老实点,不要捣乱,不要越雷池一步。工作后发现连跳槽找个新工作都不敢,因为永远谨慎胆小,不敢去探索任何未知的领域。这也会阻碍我们的好奇心。
好奇心的影响:数字鸿沟
互联网时代,网络并没有缩小成就的差距,反而加大了浪费时间的差距。这就是数字技术的普及造成的鸿沟。正如作家凯文·德拉姆所说:互联网正在让聪明的人更聪明,笨的人更笨。而未来,属于那些具有好奇心的人。
善用互联网的人,会利用它加深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他们将网络作为持续进步的跳板。比如他们利用网络学习一门语言、一门学科,用它分享求知的热情、交流想法。
反之,有些人用网络玩游戏、消费时间……这些人把好奇心交给了别人,久而久之,就忘了该怎么使用它。
拥有好奇心的方法
拥有好奇心并不是难事。第一,虚心若愚,有意识地积累广泛的知识;第二,始终保持对新事物的开放态度;第三,以有趣的眼光看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