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描述这本书:
秋叶老师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是一本用拆书的方式,带读者去分析并解决问题的一本书。
此书信息量很大,涉及商业的部分比较多。对于一般读者而言,不一定会特别感兴趣。但有一部分内容,是有着普遍的意义。
1.关于读书的建议。
读得多收获未必大,还不如那些把一本好书读通透的人,所以古人语,”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这个意思。
A.秋叶老师给出的读书合理搭配建议:
第一类:工具书。
第二类:专业书。
第三类:视野书。
第四类:潮流书。
说明:一个人在不同成长阶段选书也是有侧重的。
关于选书,之前看过李欣频的建议,”假设一个月读三十本书,你们可以安排一半是最新信息或是未来趋势的书,一半是老的、经典的书籍——往上往外跳跃,往下往里深耕,让你从立足点起,往最老以及最新的两端延长自己的智慧,然后自体合成一股创新纪元的力量。“
不论是谁的建议,也是需要结合自己的现实情况作调整。比如我自己当前,因为想把已有的两个群建得更有价值,所以迫切需要读一读社群建设相关的书。另外,自己带娃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也急需补充这方面的知识,那这个月我的读书计划里,这两类是需要占到半数以上的。读了书后,需要输出,自己的文字表达力不好,还需要看一看写作相关的书。如果时间允许,能加进一些新知与旧典,是再好不过的。这样的话,应该就算是完美书单了。
晒一晒本月我的欲望书单(因上个月有读过8本的纪录,这个月依旧安排得很饱满):
《社群运营》
《引爆社群》
《文心》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
《用有声说轻松听出英语力》
《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
《好好学习》
重读《老人与海》
重读《如何阅读一本书》
(其中3本关于孩子学英文的书以前看过,拿出来再过一遍,总结一下,方便有娃的朋友实际操作)
B.好书要精读
好书一定要精读,你对自己加以研究的某个方向一定要学会主题阅读。
关于主题阅读可参考《如何阅读一本书》。
2.创造读书乐趣。
A.写书评,然后在微博上@作者互动转发,带来成就感。
B.读书时找亮点,然后晒到微博上,和读过这本书的朋友们互动。
C.写书评冲排行榜。当看到自己的书评排名靠前时,会让人充满成就感。
D.书评写得好,会有出版社主动联系送书,还会邀书评,让人很开心。
这些方法可以增进我们阅读与写作的兴趣,可以一试。
3.有效读书方法:学会做笔记和拆书
秋叶老师读一本好书时的做笔记步骤:
第一步:看作者简介、摘要和目录,快速了解一本书的框架,越了解作者的经历背景往往越有助于你深入思考这本书的一些观点。
第二步:快速通读一遍。
第三步:看到启发性或精彩的单元,马上停下来记录。
关于如何做笔记,也可以参考一本专门探讨此类问题的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其中有很多方法值得借鉴。
关于”拆书“的几个特点:
A.一本书并非只有通读才有收获,读明白一段就可以有大收获。
B.读书一定要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分析、总结和分享,这样才能真正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能力。
C.好的读书方法,能把任何一本30块钱的书,读出参加三万块钱培训的效果。
一个好拆书家关键是有结构化提问的能力和相关专业领域的一定积累,能够帮助大家快速梳理出一段话里面的框架。
关于拆书有一本相关的著作《这样读书就够了》,若有兴趣可找来一读。作者是提出”拆书帮“概念的赵周。
秋叶老师拆书特点:
知识介绍+扩展思考+互动练习
如此拆书,任何一本书,大概都会被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而且,这个拆书法,还可以用来拆任何东西,比如学摄影、发红包等等。
秋叶老师的这本书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用拆一本书的方式展示出来的,脉络清晰,对商业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仔细研读一下。
秋叶老师一直强调学以致用。当我们学习了这些概念及方法之后,需要迅速归类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并不断的回看,直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随用随拿。
价值金句三小段分享:
- 我一直在提醒自己,每天问问自己:我到底要什么?这才是真正影响你的那个人——你的内心。
2.我始终以为读书要先消化,再内化,然后输出。很多人读书不消化,只是翻书,而动笔就是主动消化的过程,内化的开始。怎样知道你内化成功?要输出,可以写书评,可以做分享,可以做读书PPT,这都算输出,不做这个功课,书只算看过。
3.一个人放弃自己,往往是从生活上失去了自律性开始的。所以我常常建议大家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其实是一种保持精神状态的决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