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好友聊天,我问他“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你还记得吗?”,他说“当年的愿望是升职加薪,当上CEO,迎娶白富美,从此走上人生巅峰”,而如今的愿望是“迎娶CEO,从此少奋斗十年”,如此渣男式的回答令我十分无语。他在单位里面按部就班的上班,习惯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没有关系没有背景,想升职难上加难,这辈子领到多少钱的大概数额已经知道了,感觉人生没有了乐趣。他的迷茫我懂,对社会现状很不满又无力改变的感觉我也有过。
大二第一个学期,当我完成上一学期的补考以及简单看完新发下来的课本时,我就明白这专业已经不适合我了。看到密密麻麻的公式、代码会恐慌,我找不到学习的乐趣,你没有办法把它变成一件很快乐很有成就感的事情,那干脆就别勉强了。这和高考前日夜奋战不同的是,以前是痛并快乐着,而我想到以后这个方向只剩下痛的时候,就觉得我应该做点其他的什么。你可以说我逃避了,我只不过把注意力放在另外一些我感兴趣的方向上。
这么多年来一直回荡在脑海的话就是:如果在大学毕业三至五年内,还没有明确的方向或者大的改变时,那基本上一辈子就这样了。当时觉得非常有道理,所以在踏出校门那一刻,就想到如何比别人跑得更快。讲真的,我挺怀念那时候的自己,初生牛犊不怕虎,满腔热血,敢想敢拼敢干,而几年后的今天,除了怀念,还有感激。
毕业第一年,误入歧途负债累累;毕业第二年,找到方向找回信心;毕业第三年,买房买车实现目标;毕业第四年,辞职创业磕磕碰碰;毕业第五年,稳中前进不断调整……就我现在这样,没几个人相信我是90后,也没几个人相信我才毕业不到五年,内心的孤独落寞只有自己懂。
细细想来,这几年除了吃得亏比较多之外,并没有很大的成就,这问题让我一晚上细思极恐。为什么有的人两三年能够飞越几个阶层?为什么有的人会越走越顺而有的人越难?为什么有的人五年十年也都还是老样子?……影响结果的因素有哪些?最核心的因素又是什么?这些问题虽然不在本篇文章的讨论范围之内,但我还是愿意把这段话写在开头,以便不断的提醒自己。人啊,多点反思总是好的。
反思才会有对比,反思才会有不敢,而所有的不甘,都源于自己对目前的结果还不满意,可要多努力,才能让一切看起来毫不费力;要多拼搏,才能运筹帷幄驾轻就熟?我与我想成为的那个自己,的确还有好远距离。今天的结果,取决于过去的选择,而今天的选择,也必将影响明天的结果。
别急,有志不在年高,踏实走好每一步。
快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