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
二十有七年春,齐侯使庆封来聘。
夏,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屈建、蔡公孙归生、卫石恶、陈孔奂、郑良霄、许人、曹人于宋。
卫杀其大夫甯喜。
卫侯之弟鱄出奔晋。
秋七月辛巳,豹及诸侯之大夫盟于宋。
冬十有二月乙卯朔,日有食之。
【传】
二十七年春,胥梁带使诸丧邑者具车徒以受地,必周。使乌馀具车徒以受封,乌馀以其众出。使诸侯伪效乌馀之封者,而遂执之,尽获之。皆取其邑而归诸侯,诸侯是以睦于晋。
齐庆封来聘,其车美。孟孙谓叔孙曰:“庆季之车,不亦美乎?”叔孙曰:“豹闻之: ‘服美不称,必以恶终。’美车何为?”叔孙与庆封食,不敬。为赋《相鼠》,亦不知也。
卫甯喜专,公患之。公孙免馀请杀之。公曰:“微甯子,不及此,吾与之言矣。事未可知,祇成恶名,止也。”对曰:“臣杀之,君勿与知。”乃与公孙无地、公孙臣谋,使攻甯氏。弗克,皆死。公曰:“臣也无罪,父子死余矣。”夏,免馀复攻甯氏,杀甯喜及右宰穀,尸诸朝。石恶将会宋之盟,受命而出。衣其尸,枕之股而哭之。欲敛以亡,惧不免,且曰:“受命矣。”乃行。
子鲜曰:“逐我者出,纳我者死,赏罚无章,何以沮劝?君失其信,而国无刑,不亦难乎!且鱄实使之。”遂出奔晋。公使止之,不可。及河,又使止之。止使者而盟于河。托于木门,不乡卫国而坐。木门大夫劝之仕。不可。曰:“仕而废其事,罪也。从之,昭吾所以出也。将谁愬乎?吾不可以立于人之朝矣。”终身不仕。公丧之,如税服,终身。
公与免馀邑六十,辞曰:“唯卿备百邑,臣六十矣,下有上禄,乱也。臣弗敢闻。且甯子唯多邑,故死。臣惧死之速及也。”公固与之,受其半。以为少师。公使为卿,辞曰:“大叔仪不贰,能赞大事。君其命之!”乃使文子为卿。
译文
【经】
二十七年春季,齐侯派遣庆封来鲁国聘问。
夏季,叔孙豹与晋国的赵武、楚国的屈建、蔡国的公孙归生、卫国的石恶、陈国的孔奂、郑国的良霄、许人、曹国人在宋国会见。
卫国杀掉了自己的大夫甯喜。
卫侯的弟弟鱄逃到了晋国。
秋季七月辛巳日,鲁国大夫叔孙豹与各诸侯大夫在宋国结盟。
冬季十二月乙卯初一这天,发生了日食现象。
【传】
二十七年春季,胥梁带让失去城邑的那些国家准备好车兵徒兵来接受土地,行动必须保密。让乌馀准备车兵来接受封地。乌馀带领他的一批人出来,胥梁带让诸侯假装把土地送给乌馀,因而乘乌馀不备而加以逮捕,全部俘虏了他们。把乌馀的城邑都夺了回来,还给诸侯,诸侯因此归向晋国。
齐国的庆封来鲁国聘问,他的车子很漂亮。盂孙对叔孙说:“庆封的车子,不也很漂亮么!”叔孙说:“豹听说:‘衣饰和人不相称,必然得到恶果。’漂亮的车子有什么用?”叔孙设便宴招待庆封,庆封表现得不恭敬。叔孙为他赋《相鼠》这首诗,他也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卫国的甯喜把持朝政,卫献公担心这件事,公孙免馀请求杀死甯喜。卫献公说:“如果没有甯子,我不能到这地步。我已经对他说过了‘政由甯氏’。事情的结果不能知道,只是得到坏名声,不能做。”公孙免馀回答说:“下臣去杀他,君王不要参与计划就行了。”就和公孙无地、公孙臣商量,让他们攻打甯氏,没有攻下,公孙无地和公孙臣都因此战死了。卫献公说:“臣是没有罪的,父子二人都为我而死了!”夏季,公孙免馀再次攻打甯氏,杀死了甯喜和右宰穀,陈尸在朝廷上。石恶将要参加宋国的结盟,接受了命令而出来,给尸首穿上衣服,头枕在尸体的大腿上而为他们号哭,想要入殓以后自己逃亡,又害怕不能免于祸难,姑且说:“接受使命了。”于是就动身走了。
子鲜说:“驱逐我的逃亡了,接纳我的死去了,赏罚没有章程,如何禁止为恶和勉励为善?国君失掉他的信用而国家没有正常的刑罚,不也很难了吗?而且鱄实在是让甯喜这么做的。”子鲜说完这话就逃亡到晋国去。卫献公让人阻止他,不行。子鲜到达黄河,卫献公又派人阻止他。他不让使者前进,而向黄河发誓。子鲜寄住在木门,坐着都不肯面对着卫国。木门大夫劝他做官,他不同意,说:“做官而废弃自己的职责,这是罪过;要尽自己的职责,这就宣扬了我逃亡的原因。我将要向谁诉说呢?我不能够立在别人的朝廷上了。”一辈子也不出来做官。卫献公为他服丧一直到死。
卫献公给公孙免馀六十个城邑,他辞谢说:“只有卿才具备一百个城邑,下臣已经有六十个邑了。下面的人而有了上面的人的禄位,这是祸乱。下臣不敢听到这种事。而且甯子就因为城邑多了,所以死了,下臣害怕死期快到。”卫献公一定要给他,他接受了一半。让他做了少师。卫献公让他做卿,他辞谢说:“太叔仪没有二心,能够赞助大事,君王还是任命他吧。”于是就让太叔仪做了卿。
上文有介绍乌馀是齐人城郏之岁也就是襄公二十四年(前549年),带着齐国的地叛入晋国的,接着又狐假虎威侵夺卫、鲁的地盘,其实晋国上层怎么会容许你一个投降的叛将大肆扩张势力,所以胥梁带直接设计坑了乌馀,既可以安抚晋国小弟,又名正言顺除掉一个不稳定因素,一举两得。
所谓“服美不称”,用现代白话文大概就是穿上龙袍也不象太子。庆封连《相鼠》这样的诗听了都没啥反应,难以想象。“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这样直白的诗句,一听就感觉不对味了。
当年,卫献公要复国提的条件是“政由宁氏,祭则寡人”,现在又怪宁喜专权,人心果然是善变的。总有些铁杆愿意为卫献公背忘恩负义的锅。宁氏还是完了,他们先驱逐卫献公,接着又反悔,帮助卫献公复国,这样的反复小人最先倒霉,当年和宁喜父亲一起驱逐卫献公的孙文子,现在还活蹦乱跳。
卫献公弟弟子鲜反对卫献公这样的恩怨不分,反对你的人叛逃,帮助你复国的人却被杀死了,怎么做都是错,让人怎么办?而且复国之时,子鲜是主要联络人,条件也是子鲜转达的,现在出尔反尔,让子鲜也没办法做人。卫献公为弟弟终身戴孝,按杨伯峻先生考证,子鲜死后没多久,卫献公也死了,其实是孝期还没过。当然,哥哥其实不用为弟弟服孝,从这一点看,兄弟之间还是有感情的。公孙免馀推辞了一部分赏赐,避免太出风头,这也是聪明的办法,当然,这需要自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