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是不是你的终极目标?蒙着头从早晃到晚,离诗和远方越来越远?一个小技巧,让你离诗和远方越来越近!
这个技巧就是要事优先。那首先要清楚的是什么是要事。典型的有事物处理的四象限法则,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但是实操时你会发现事件并不能很好的分清紧急和重要,只是凭感觉去区分重要与否。
关于如何做到“要事优先”,我会分三点来说,包括先确定“大”目标以便确定“小”要事,一次只做一件事,做正确的决策。
一般人做事会倾向于“嗜好矛盾律”,就是自己所擅长的东西,他很不在意,他往往是羡慕那些自己所没有的,自己所不擅长的,去做自己力不胜任的那些工作,只有这样才觉得有挑战性。简单地说人非常容易轻视自己的长处,而非常看重那些自己力不胜任的工作。
如果在工作里面选择一个你擅长的和选择一个你喜欢做的事情,你会选择什么?很多人呢,会去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但是呢,站在另外一个维度,站在让自己卓有成效的维度上来说,你应该去做那些自己擅长做的事情。
但是,你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在表层和深层,它都会消耗你大量的能量,尤其是这种内在能量,就是我们说的心力、心血。长此以往,就是所谓的心力交瘁。
心理学上讲,人分本我的角色和社会角色这两个维度,社会角色和本我角色之间越接近,自我心理的损耗程度越小,反之,越累。为什么有些人你一问,总是觉得每天是活在很痛苦的事情里面,因为他在扮演的社会角色里面的那个位置和他自己本我之间差距太大,每天扯锯,搞精神分裂。不累都怪。最后就是两种力量相互耗损剩下来那一点点能量在驱动他往前走一点点,所以他就不可能做到“卓有成效”,不可能做到事半功倍。
关于能量损耗这个事情,还有很多其他的浪费。比如做事没有效率没有效果,和不应该在一起的人一起共事共生,还有一种就是不知道什么事情该放在前面做,什么事情放在后面做。
那么什么事情前面做,什么事情后面做,涉及到的就是一个管理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就是选择优先级,假如你才剩下三天的时光,你会做什么事情?假如你还能活一年的时间,你会做一些什么事情?假如你觉得还可以活五十年,你会做一些什么事情?你的优先级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其实我们很多时候,会根据剩下的时间来判定事情的优先级,然后导致一些重要的事情,一拖再拖。
文中讲到一个例子,A拖了很久都没去看朋友,最后因为对方所处城市的地震,让A调高了这件事的优先级,立刻飞去看了这个朋友。就是讲,很多我们拖了很久的事情,突然在某种情景下,你调高了他的优先级的话,你就去做了,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现在去做。就像什么假设你还有几天生命,你要做什么什么,那些排在这个清单里的事情,也许才是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比如,你要去见某个人,你要去某个城市,你要说一句我爱你等等。
我们有些时候,经常是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到最后来做,把最不重要的事情放到最先来做,生活当中遍布各种各样的要处理的那些并不重要的事情,结果把最重要的事情忘了,大量的生命力就耗费在这些不重要的事情上头。
文中用木桶装物的例子来引出了要事优先的概念。取一个木桶,分别放入大石头,小石子,沙子,水。如果这些物品放入的次序颠倒,那很可能大石头最后就放不进去了。我们生活当中,常常是不能把重要的事情放在优先级,最后你发现重要的事情就没办法去做了,这就是“要事优先”的道理。
所以,要做到要事优先,就需要明白什么东西是我们生活里重要的东西。
1、如何做到要事优先,需要先有一个目标,根据目标分段,就会清楚哪些事是要事。
这个涉及到目标管理,你在某一个阶段里头,你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然后要把这个目标进行分解,要达成这个目标最重要的是什么?次要的是什么?分解出来,如果没有目标作为参照系的话,你就不知道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所以所谓重要的就是跟你的目标关联度最强的,有些事情看起来好像是需要马上去做的,实际上他跟你的目标关联度不强的,在优先级上你要对它有一个考量,按照我们以前所说的四个象限,重要且紧迫,不重要紧迫,有些事情是不重要的事但很紧迫,比如上厕所它是一个很紧迫的事情,但不一定是重要的事情,有的事情既不重要也不紧迫,有的事情重要它不紧迫。
比如说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这样的话才能决定什么是东西对你是重要的,如果你的人生目标是名垂青史,那么你应该去做些轰轰烈烈的事情并且把它记录下来,到处跟人家讲,最后呢你就变成了一个名垂青史的人了,是吧?如果你的目标是要成为一个活的足够长的人,那也行,那么你现在应该去做体检,每天去学习跟健康有关的知识,如果你的人生目标是赚到足够的钱,那么你现在就应该去建立你的财务规划。
那强调一下什么是重要的事,就是你首先确定什么是你的目标。然后再把你的目标分解成若干阶段,每一个阶段总有一些跟它的关联性比较强的,然后把这些事情解决好,那么人生这些事情就是重要的事情。
2、一次只做一件事。时间势能最大化,效率最高,避免事件碰碰车。
我们经常会写上满满一张纸的目标,三分钟背单词,三分钟学编程,三分钟学吉他,往往效果并不是很好。
“要事优先”需要匹配另外一个原则,一次只做一件事。这跟时间的势能有关系,大块儿的时间才会产生很高的效率,如果是把时间切分以后它就变成涣散无力,在这种一个个涣散无力的时间里头,做的事情它也一定是涣散无力的。
在时间管理里,有著名的青蛙番茄钟,两者相结合。古典老师的课程里也有讲过每天吃三只“青蛙”,也就是说做三件比较难攻克的事情。当然做几件事是根据你的精力而定,建议精力划分为6/4,60%安排青蛙蝌蚪,40%做机动。
3、正确的决策。通过一些方法避开心智模式的那些坑。
还有比要事优先更重要的事情,是做出重要的决策。决策就好比导航,你要是连路都走错了,哪还有什么重要不重要,错误决策背后的都是不重要。
那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们是不是经常习惯去做调查问别人,但是往往这些结论都是错的。因为在调查之前,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结论,所以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都只是选择那些自己愿意听到的声音罢了。那么,要想做出正确的决策只能依赖于我们的心智模式,并且需要正确的心智模式。
如何才能具备一种正确的心智模式?
首先你要对自己已有的心智模式,要有一个反省,有时候你不知道你自己的心智模式是什么,你就会暗中受它的支配。
第二,你要尽可能地去注意那些你习惯于忽略的你有意识无意识不愿意接触的那些信息,要保持某种混沌,不要让这个角色过程那么的顺理成章,常识告诉我们一个事情呀如果太顺理成章了,它一定是有问题的,里头一定会存在着我们还没有看到的那些陷阱。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若是仔细想想,你掉进同一条陷阱两次,也一定是因为你的心智模式导致的。
文中主要讲了管理者决策要避免集体性的盲区,就是众人都说好的决策,要注意留心其中的不同点,求同存异下做出决策。
回顾一下,主要说了三点:
1、如何做到要事优先,需要先有一个目标,根据目标分段,就会清楚哪些事是要事。
2、一次只做一件事。时间势能最大化,效率最高,避免事件碰碰车。
3、正确的决策。通过自我觉察避开心智模式的那些坑。
成熟的心智模式,让你做出正确的决策,有了目标就可以决定什么是要事,最后,为了保证不分心,一次只做一件事。
祝一切顺遂。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