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小时候特别能走路。因为是去赶会,路上所有的人都是欢快的。大人骑车带着小孩,大点的孩子成群结队在一起打闹着,有时候运气好的话还能捡到几毛钱,所以三五里、七八里的路,一点都不觉得累。
光溜溜的土路弯弯曲曲地通往许多地方,把绿油油的玉米地分成一块一块的,一个个村庄也就出现了。要是行走在夏天的午后,经常会遇见绿色的草蛇,你还来不及看清楚它,就已经“噌”的一声窜走了。水蛇却是彩色的,通身五彩斑斓的,像戏子一般浓妆艳抹,看着它那样子躺在水渠里,我们都笑着跑开了。
路边到处都是粗大、挺拔的杨树。田里知了无力地叫着,我们却欢的很,爬到树上,把叶子采下来,拿舌尖轻轻舔舔,会有淡淡的甜味。那种短暂的甘甜,让我至今还回味无穷。同时,儿时的疑惑到现在也都没能搞明白:为什么杨树叶子上会有甜甜的点点。
到了会场,每次都会买一根雪糕,再买一酒盅葵花籽。在听戏的人群里蹭啊蹭,窜啊窜的。戏台上咿咿呀呀的声音,永远都飘在人群上面,我们关心的却只是路边散发着各种香味的小吃食,足够我们一下午品尝和欣赏了。
回来的路上,因为贪玩,经常会着雨。浓烈的土腥味和草腥味扑鼻而来的时候,大家立马就撒丫子散了……
后来也还是经常走路。初中上学的地方,离家也还是三五里,却感觉累的很。尤其是夏天,酷热难耐,大太阳晒得人口鼻生烟。这时,路边高大挺拔的杨树就成了一个个目标。走到一个指定的杨树前可以喘口气,然后再走……
再后来,上学就远了,需要到县城。每次回家的欣喜,无不被那幽默的等车过程而冲击殆尽。大家先是翘首等待,远远地看到类似的车时就开始蠢蠢欲动,在心里悄悄地判断着车门停靠的位置,然后准备出击。印象里,每逢这样的等车,就会感觉自己与正常时空隔绝了。此时此刻,只感觉耳边噪杂,眼前晃着瓢啊碗啊包啊的,无须多费力,你就会被强大的人流挤上车,然后呈麻花状插在人群里。不能正常呼吸,不能正常视听,脑子里满是雪花点,没有一点思维。直到人渐渐下车,双脚可以着地的时候,才能感觉自己又置身于正常时空。
现在,不到不得已是很少走路的,却还是觉得累。想想,人就像苦行僧,都行走在路上,因为有了更多的责任和更多的期望而苦而累,只因这所有的所有,我们不想要悔和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