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报业纷纷试水数字藏品,是昙花一现还是会历久弥坚?

新闻数字藏品

传统报业纷纷试水数字藏品

乘着元宇宙的东风,借着区块链的大势,数字藏品火起来了,传统报业“且将新火试新茶”,纷纷试水数字藏品。据不完全统计,自2021年12月新华社通过区块链NFT技术发行我国首套“新闻数字藏品”以来,半年多的时间里已有数十家传统报业已经或正准备发行相关数字藏品,其中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青报......仅6月底,就有新华日报、海南日报、徐州日报、金融日报四家报业扎堆发行数字藏品。


传媒类数字藏品的机遇

一直听闻艺术、文旅、文物、体育是数字藏品青睐的领域,没想到数字藏品也在新闻、传媒领域中掀起了一股风潮。

数字藏品主要分为复制品、创作品和成长品三种类型,而媒体类数字藏品大多数属于创作类作品。

目前,媒体机构发行的数字藏品大致有三个方向:一是基于新闻报道、新闻事件、新闻历史而创作的新闻数字藏品;二是围绕相关节庆日、纪念日、重要节点从新闻传播角度创作的数字藏品;三是媒体机构联合其他文创组织、科技公司联合开发创作的各类数字藏品。


数字藏品具有稀缺性、丰富性、交易性等特征,从这些特征来看,媒体机构所生产的内容、创意创造能力、拥有的品牌声誉在推出数字藏品、走上数字化形式、迈向数字经济具有天然优势。

其一,数字藏品的稀缺性不仅指发行数量,也指向数字藏品内容本身。新闻机构在内容版权上拥有太多独家、独创、独有的作品,这些作品加持NFT后即刻就能转化为独一无二的数字藏品。

其二,数字藏品是数字资产。一方面,借助数字藏品为新闻作品确权,让新闻资产有了所有权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让新闻产品有了交易的条件和可能,甚至可以让新闻资产直接变现。

其三,数字藏品对于媒体领域也并非新鲜事,集报、收藏报纸早已有之。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收藏传媒类数字藏品其实就是收藏历史,这种社会文化氛围和读者基础是媒体机构开括新闻数字藏品市场的有利条件。


数字藏品的引入,是对传统报业的一次赋活机遇

当传统报业发行数字藏品,是对历史的记录,数字藏品以其独有的不可篡改、不可复制性铭记那些重要的历史时刻。这无疑是趋势,协助数字藏品,报业媒体至少可以先走出版权溯源、价值定位、内容IP这一步,有利传统媒体转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