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和做到之间隔着的不是宇宙洪荒,而是自我效能

懂得了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几乎成为现代人常态了吧,学了很多的知识,很勤奋,很努力,可是回头看看,除了有感觉自我成长的满足感之外,似乎工作还是原样,生活也是原样,期待中的破茧成蝶、涅槃成凤、一鸣惊人、瘦成一道闪电亮瞎旁人眼,都没出现。

是因为缺乏行动,持续的行动。可连这个道理也懂啊,问题是怎么才能行动呢?

其实,这个问题不仅仅是现在才有的。

早在1977年,心理学大师班杜拉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他发现一些人虽然很清楚知道该做什么,但在行为表现上却并不理想。因为人们在知道该做什么和真的去做什么中间,还存着巨大的鸿沟--我们只有内心判断我们能做成这件事,才会行动。简单说,我们不仅需要认知,还需要“心力”。知识不只是要上脑,还要上心。

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认为人们对其能力的判断在自我调节系统中起主要作用,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可以理解为,就是在某一领域里 的自信心。

那么自我效能感是怎么来的呢?班杜拉经过长时间研究,发现主要来源以下四个方面:

1、亲历的成败经验:亲历的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让人信心满满;反之,多次的失败会降低对自己能力的评估,使人丧失信心。回忆一下,你有那些成功的经验,让你在此后遇到类似的事件时都可以信心满满的去面对;而又有那些失败的经验,让你“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呢?

2、替代性经验:看到别人的行为和结果,获得关于自我可能性的认识。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获得成功时,能够提高其自我效能判断,增强自信;相反,当看到与自己能力不相上下的人,虽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仍遭失败时,他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3、社会说服:就是身边其他个体的劝阻和说服。他人的说服力在降低自信方面的效能,远远比提高自信方面大。这个时候就是考验身边是神队友还是猪队友的时刻了,如果你有一两个尖酸刻薄毒舍的朋友,那简直就是自我效能感的毁灭性打击武器。。不由的想起,刚参加工作时,团队里有一位“毒舌”同事,无论别的人想做什么,都是一通打击、讽刺,口头禅是:就你那样,还想怎么滴?。。远离“毒舌”队友。。

4、情绪和生理的影响:一个人情绪状态与生理状态也会影响自信。一个人生病、疲劳、情绪低落的时候,最容易有自我想能降低的感觉。

那当知道了“行动的障碍是自我效能感导致的”这一道理时,该怎么行动,来提升自我效能呢?对应自我效能感的四个来源,我们在每个来源上做动作:

1、挖掘成就事件--也叫人生“高光时刻”;回忆一下人生中的成就事件,并把这件事讲出来,能让人提升自信。

 记得在一次生涯发展咨询中,来询者面对的情况是的工作陷入了困境,那那儿都做不好,进展不顺利,想跳槽又担心找不好的工作,整个人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潭中。我看到她的信息表中有瑜伽教练证和心理咨询师证。就从这个考这两个证入手,请她讲这两个证的考取经历,怎么开始的,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克服的,取得证书时的感受,讲着讲着情绪逐渐高涨起来,然后请她总结以下这两个经历中,觉得是那些因素让她成功考取了证书,要知道这两个证书也并不是很容易就考取的。她两眼发光的说:看到了自己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自律、坚韧等等品质。咨询结束后,她说:感谢你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能量的自己,虽然接下来要面对的路,依然困难重重,但我有信心面对困难,克服苦难。  看,这就是成就事件的力量。

除了挖掘成就事件外,我们的人生总会经历失败,而失败的经验会让人降低对自己能力的评估,使人丧失信心。如何破呢?在不知道之前,是这样的,在知道之后,就要有意识的转变面对失败的态度。桥水投资公司创始人瑞·达利欧,在其著作《原则》一书中,说:对我而言,很好的事要比糟糕的事好,而糟糕的事要比平庸的事好,因为糟糕的事至少给生活增加了滋味。这就是他对待失败的态度。在开篇,他介绍了自己是如何总结出这些原则的:我这一生犯了很多错误,花了很多时间反省这些错误,在这个过程中,我总结出自己的原则。

所以,你看当你换一个态度来面对失败时,是不是发现失败还能带给我们一些有用的启示。能够在经历痛苦的失败的过程中吸取重要的教训,就是失败带给我们的有用的启示。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知识,可以让人客观认识自己并且取得进步、提高,带动信心和自我效能提高。

2、多找有成功的“替代性经验”的人进行交流,给自己提升效能。很多人都喜欢自己单独行动,在做出成绩之前不好意思和别人说,也不好意思去请教,类似憋大招的情况。但当你一旦打开自己,向在某一领域成功了的人去了解他们的成长轨迹,成功经验时,会有一种“原来大神在起步的时候也是普通人”,进而会提升自己成功的信心。

这里有一个故事给大家分享,也是我的一个来询者,大学学了不喜欢的理工,文凭是大专,毕业后从事了2年销售后,发现自己心里最喜欢的还是画画儿,想从事插画师或者家装饰品设计师等工作。对比专业学绘画设计的同学,在专业和学历上没优势,在工作经验上之前的销售是做房产和旅游产品销售,更是不搭边,重新学习面临着高额学费,即不想再给家里增加负担,自己又无足够的存款支付。面对这样的情况来做咨询,看看是不是该在现实面前低头,放弃理想。

我给她讲了和她情况类似的两个案例,都是跨专业成功找到自己喜欢专业的工作。讲完后,我的来询者就对号入座的说:第二个,第二个的路径我也可以用,我现在做销售工作,同事有收入很高的榜样,去取取经提高自己收入攒学费,业余时间就混画画儿和设计的圈子,在学费攒够之前先找免费的课程学习及实践,给自己两年时间学习、实践,2年后拿出做作品,用作品来作为理想工作岗位的敲门砖。 你看这就是“替代性经验”的作用,让她找到适合自己的成功路径,理想在招手,路就在脚下,能没行动力吗?

3、建立支持系统--除了远离“毒舌”队友外,十分建议每个人给自己建立一个支持系统。支持系统可以是一个圈子,可以是一个最好的朋友,也可以是专业的成长顾问和教练,后者是最安全有效的。在国外,很多高管有高管教练,企业家有企业家教练,这就是他们为自己打造的在某一方面的支持系统。就像现在热播的《完美关系》中,一直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卫哲,也是有一个心理医生在为他解决问题。

所以,在个人发展,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一定会遇到挫折和挑战,支持系统的作用是提供心理支持和正向反馈,起到持续的成长性环境。

4、情绪和身体状态的调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个道理人人耳熟能详,所以要有十足的行动力,身体状态要好,情绪状态也要好,避免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做选择和决定,同时,情绪是堵不如疏的,每个人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疏导的方法。

最后总结一下,在知道和做到之间,还缺一个“相信能做到”,也称为“自我效能”或者“信心”。如何提高行动力,就从提高自我效能入手,把自己调到最好的那个状态里,开始行动,做一个懂得了很多道理,也很好的过了一生的人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