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句话起源于英国作家王尔德,原文是“漂亮的脸蛋太多,有趣的灵魂太少”,出自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还有句谚语是:Beauty is but skin deep.美貌只是肤浅的东西。但这毕竟是一个看脸的时代。
早晨,绚丽的阳光再次呈现在你眼前,新的一天便在你奔忙的脚步里活跃起来。也许你并没有发现,你所置身的世界是如此多彩,每天都有它的景致,每天都有它的故事。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有大自然的美景,也有人们在创造自身价值时感受到的喜悦之美。除了春花秋月、音乐书画这些带来感官愉悦的美好事物,对于文艺青年来说,古诗词是最具优美色彩的艺术了。
我们会沉醉于‘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婉约之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冷艳之美、喜欢‘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意境之美,也会赞叹‘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悲壮之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仓凉之美……
美与丑客观的存在我们的周围,在每一个人身上,这是不随我们的主观意志变化的,这正是人类生存于这个世界上最根本的原理。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美的事物我们未曾发现;这个世界上也有许多丑而️有趣的事物需要我们去挖掘。
在我看来,身披励志色彩的凤姐比马蓉白百合耐看多了,草根明星王宝强也比文章吴秀波有趣多了。我认为张爱玲比林徽因更具熨贴人心的烟火气质,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比薛宝钗更讨人欢喜。我觉得周末去逛街美容不比带孩子去野外采花捡蘑菇开心,也觉得玩美拍玩抖音不比做手工种芽苗菜更有乐趣。
许多自认为貌丑的的人自卑不已,即使拥有才华,也只有固步自封,含恨终生。然而也有些情商颇高的貌丑者像一座冰雪覆盖着的火山,蕴藏着巨大的内在力量,他们一旦找到机会,才智就会喷薄而出,成就许多美貌者成就不了的大事。比如:三国蜀国军师庞统、西晋的大文学家左思、春秋时的齐国大夫晏子、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传说中,曹操矮粗胖,赵匡胤还是个黑胖子。
如今,很多传统文化艺术、审美观已被反叛、伪艺术偷梁换柱,世人在这光怪陆离的二十一世纪已变得有些浮躁不安,难辨美丑。似乎能刺激人的感官就是美,怪异另类即是美。无论衣饰、文学、音乐或是绘画工艺,越奇异越受追捧,大家举止唯恐不够张扬,唯恐没有个性。不知觉间离本色的自己已很远了,迷乱了心智。
相当一部分美丽耀眼的明星过的是奢侈糜烂的生活,行为丑陋不堪;许多容貌平平的百姓,却在倾其毕生的精力,为社会贡献所有的光和热。
长得漂亮的人无论是去应聘或是去相亲,总要比相貌一般的人多一些成功的机会,他们的优越感在任何场合都是显而易见的。毕竟从古至今以貌取人的人占了大多数,这也无可厚非,谁不喜欢赏心悦目的东西呢?谁会在初次见面就关心你的灵魂长啥样呢?
人们下意识会认为长得好看的人一定也聪明,长得难看的很可能内心也阴暗猥琐。韩国回来的整容美女,花一周时间在抖音上搔首弄姿唱几首口水歌得到的关注和收益,对于在各大平台累死累活写文章的人或者日晒雨淋的民工来说,可能穷其一年时间也无法获得。
于是乎,当今很多年轻人为了容貌变美些,宁愿忍受不可思议的皮肉之苦。这样用金钱和痛苦造就的美,是极端的戴着虚假面具的美,经不起时间的检阅。当这种短暂的美丽如彩虹和烟花一样稍纵即逝,只能留下巨大的心理落差。
纵观古今中外无数名人,他们都是将形体的美与德行的美、渊博的才学结合起来,才放射出来真正而持久的光辉。修炼好了自己的心灵,才会离美更近一些。自信即是美,心中有爱便是美,旁人会因此忘记你并不美的外表,被你的气度感染。如此,我们可以不必叹惜年华易逝,好景不再。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当第一道皱纹深深地爬上你的额头,你知道自己差不多要跟好看这个词划清界限了。但我们需要坦然面对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不必刻意留住青春,与时间负隅顽抗。学着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年轻留在心里。如此,才能与时间和解。
地球之所以丰富多彩,正是因为它的多元化,同一个人或同一样物都有相对立的两面。丑不可恶,只要有趣;美不可骄,流年易逝。
用心去发现自然万物蕴含的美,以此鼓励生活中所有热爱美的人,用心去打磨世俗眼中的丑,雕刻出丑陋的外表下耀眼的光芒,使生活更加精彩纷呈。这样一个并不完美的世界,才是最自然和谐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