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呀么小二郎……
1885年,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有一个小男孩,高高兴兴地跨入学堂了。
这小男孩很想学东西,他以为,我这下子可找到好地方了,可是谁知道,他仅仅上了三个月的学,人家老师就不要他了。
为什么呢?
因为他到了学校——
当老师讲到风的时候,他就要问:老师,风是怎么产生的?
老师很生气,考我啊!你见风就是雨,是不是想找事?
当老师再讲到二加二等于四,他又要问:老师,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不等于五?
老师更生气,二加二等于四人家都能接受,为什么你不能接受?你一定是来捣乱的!
当老师又讲dog,这孩子又问了:老师,dog为什么非是狗?是猫行不行?
老师一下子疯了,这小子是嫌我活得太久了啊!
这熊孩子反正每天比十万个为什么还为什么,特别烦人,而且还耐骂抗揍,很快就弄得所有的老师,不是得了抑郁症就是狂躁症,所以这一天,老师们就召开紧急会议,商讨解决办法了。
这会议的主题是,“我们如何才能活下去”,结论是,“有他无我,有我无他”,于是会议结束后,这熊孩子的老妈,就立刻被请到学校来了。
老师们说:
这位太太,很对不起,事实证明,你家这孩子是低能儿,没法教,就是上帝来教也没法教,所以你还是把他领回家去,或者找个笼子关起来,或者让他养猪放羊去吧。
熊孩子的妈一听不乐意了:
我家孩子爱思考,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还能学母鸡孵蛋,这怎么到你这就成低能儿了呢?
你家孩子才是低能儿,你全家都是低能儿,麻蛋!
没关系,你们不教我自己来教,不信离了你们我儿子就废了。
熊孩子的妈很护犊子,她就这样把孩子领回家去,可着劲儿让熊孩子折腾去了,结果,这熊孩子最终就折腾成了世界最伟大的发明家。
不用说,这熊孩子就是爱迪生。
2
小呀么小二郎……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中国台湾,有一个初小学生,她仅仅读了一天课本,就读腻了。
这小女孩从小酷爱读各种杂书,她在初中时,就把市面上能找到的,所有世界名著都读完了,所以那时候,她就已经很不服,要去找老师:
咋就不能把课本编得深一点呢?把我们小孩子当傻瓜啊!
这气得老师立刻蹦高,滚犊子,你以为你是谁啊!
老师说的也是,这小女孩,还真不是谁,她其实除了杂书,其他科目基本都不爱,所以她有一次,就考了个四门不及格。
四门不及格,事情很严重,家长得教育,父母的痛心疾首,这让小女孩也觉得很对不起,所以她就决定,我得改!
小女孩一决定改,就很了不得,她接下来,就连她最讨厌的数学,也接连三次拿到满分。小女孩眼见得是有颜见爹娘了,当然很高兴,可是谁知道,她这改,有毛病,她高兴,老师不高兴。
这学生咋就突然不白痴了呢?
白痴就是白痴,没吃药怎么可能就病好了呢?
白痴要好,必须作弊,白痴学习好就等于作弊,我必须要揭穿她的画皮,所以这一天,老师就在课堂上,直接来问女孩了。
说,抄谁的?怎么抄的?
我没有!我的品格不允许我这么做,你是老师也不能侮辱我!
什么?你还有品格?你这意思就是说老师没有品格了?你这样说,我岂能饶你?!
于是老师就当场出题。
而且还要出学生没学过的方程式。
学生必须错,老师必须对,学生可以没品格,老师绝对不能没品格,所以结果可想而知,女孩很傻眼,当场做了白卷英雄史铁生,老师很得意,你果然就是个白痴加骗子。
老师很恶毒地嘲弄完了,又提笔在女孩的两个眼眶上,画了两个大大的鸭蛋。那墨汁浓浓的,流下来,直流到女孩嘴里。老师笑,同学们笑,这之后,女孩还得再走出去,让更多的人笑。
女孩最终是被一个好心的同学,拖到厕所里,洗去脸上的耻辱的,这期间,女孩一滴眼泪都没掉。她好想杀人。
女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都硬着头皮去了学校,然而她后面终于意识到,这个地方,不是我的,于是她就开始了逃学。
她所幸的是,逃学后,只是拿饭费,去买书,去读书,没有去见网友,加入传销组织。
女孩一直逃,一直逃,这事最后就捅到了家长那里。女孩坚决不肯再去学校,没办法,父母只好为她办了休学。
女孩其实已经得了自闭症,她唯有在书籍里才能找到自己的舒适,但是休学一年后,她还是得再去上学。
女孩再去上学,母亲亲自去送,告诉她要面对现实,但是女孩在心里说,面对不喜欢的东西,那才叫不现实才对。
母亲临走眼巴巴地看着女儿,那是哀求,但是女孩却在心里狂喊,母亲,你再用爱来逼我,我要疯了!
所以,女孩在学校里只坐了一节课,就又逃走了。她把逃课称之为释放,她说她的逃课,是为了读书。
女孩在第一次逃学时,就曾想,如果连父母都不理解我,父亲都要打我,那我就不活了。然而那一次,父母对她连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这一次依旧没有。
父母信任自己的孩子,理解自己的孩子,善于保护自己的孩子,当他们终于意识到孩子是再也没有办法回到学校时,他们就再次把孩子接回了家。
他们像爱迪生的母亲一样,也决定在家里,用自己的方式来教育、培养孩子。
孩子是自己的,外界没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宽容,足够的爱,我们得有。
他们就这样,终于给孩子疗好了伤,又把她送去了国外,直到这个孩子有一天跑去了那个不毛之地,撒哈拉沙漠,他们也只是一句,去吧。
你是我们的孩子,但你更是你自己,你活得好,活得自在,那就一切都好。
这个女孩,就因此,成了全世界华人最钟爱的畅销书作家之一;那不毛之地撒哈拉沙漠,也就因为她,被抹上了玫瑰的颜色,成了华人心目中的一块圣地。
这个女孩也不用说,她就是奇情的三毛。
3
小呀么小二郎……
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有一个小女孩从弄堂里走出来,也开始上学了。她一边上学,一边在少年宫学习舞蹈。
这个小女孩长大后,有一个著名的标签,那就是慢。她认真、扎实、倔强,不管做什么,都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而她小时候,那就更加慢。
这个女孩小时候的慢,不同于长大后的慢,很多人都明白,这是小孩子还未开窍,或者说开窍晚的缘故,但是也有很多人,会简单地将它视之为笨。
笨小孩大概没人喜欢,所以这女孩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
她没有很快学会查字典,语文老师急了,火了,一把就撕掉了她的字典。
啊啊,撕字典,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学得更快呢,这位老师,可不管孩子的耻辱、羞愤、恐慌,他大概也完全没料到,这女孩,竟会立刻站起来,冲出教室,跑回家去。
女孩去了,女孩的妈妈来了,这位妈妈也是一位护犊子的妈妈,她来了就质问老师,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孩子?怎么可以撕掉她的字典?
女孩的妈妈与老师发生了争执,老师输了,但是找回了尊严的小女孩,此后的日子却难过了。
人,有时候赢了就是输,这话看来还真大有道理。女孩到底具体遭遇了什么,她后来没有说,但我们只需要看看这一点就够了:
她到了后来,竟一看到课程表上语文课三个字,也会立马哭出来。
语文课成了老虎,女孩开始拒绝上学,那么这位极普通极普通的妈妈会怎么做呢?
她理解孩子,没有逼她,居然一次次帮孩子撒谎、请假。
女孩一再请假,学习成绩自然越来越差,于是学校就越发成了她的噩梦,她一进去,那自卑与恐惧就铺天盖地。
不过女孩好在还有她的舞蹈,舞蹈那时候对她的意义,就如同三毛的读书。
女孩学舞蹈,其实也不是天赋最好的一个,但是她因为喜欢,就一头扎了进去。
没有人不知道,学舞蹈,是一件极很苦的事,能坚持下来,学好的,寥寥无几,但是这小女孩,却一点都不怕苦。
她在这里,也一点不怕别人比她学得快,自己慢半拍,她早就懂得,这,可以用勤学苦练来弥补。
或许,更重要的还是,这里的人,不要求整齐划一,允许她慢,还有人愿意为她的每一个付出,每一个成长叫好、鼓掌。
哪怕她仅仅是从165度踢到167度,再到170度,而不是像有些小女孩,一下子就能180度.
舞蹈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它还是耐心的艺术和技术,舞蹈老师们,才是真正修炼过,悟道了的人。
这就像长跑运动员,他再怎么跑,无论与多少人跑,那也是与自己跑,他们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战胜自己。
慢,不可怕,重要的是努力和坚持,要有自己的节奏和步调。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还得有允许你慢的父母、老师和环境,不至于被打乱。
所以这女孩还算幸运,她终于能够在11岁时脱颖而出,凭着自己的舞蹈特长,有了远赴欧美演出的机会。
只不过,她在她的领域里获得了承认,但是在学校里,却依然还是一个差等生,不快乐。她妈妈也就是因此,才在她初中毕业后,把她送去了上海警备区战士业余表演队。
没有逼迫,只有信任,没有训斥,只有鼓励,没有粗暴干涉,只有合理引导,她们母女,就是在女孩20岁那年,作为主角,接拍第一部电视剧时,也能达到罕见的一致。
女儿做事按部就班,特殊认真,习惯了慢,也非常不自信,于是她们就共同决定,与影视公司签下这样一份协议:
如果我经过准备也没有能力演出,那就取消合同。
这可是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事。
女孩虽然年轻,不自信,但也认真、不贪,她不想糊弄别人,糊弄自己,凭运气混一个名气,而母亲却也没有非分之想,不急功近利,从来不催促她,她们这样的母女,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已经很少有。
女孩后来成了中国数一数二的影视明星,她后来回忆说:
如果没有舞蹈,我这个人就废了。
没有舞蹈,她真可能就废了,然而她那舞蹈,又是哪里来的呢?
人都有自己的领地,废掉一个人的,其实绝不是外界,而是你完全没有找到任何支撑。
但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她要找到这点是极难的,即便她特别聪颖,所以说,女孩没有被毁掉,其最真正的原因,还在她有那样一位妈妈。
别人怎么看,怎么说,我不管,我总之就是要义无反顾地支持女儿,保护女儿,尽力按照可能的方式,我和女儿自己的方式去培养她,发展她——
这位护犊子的妈妈,肯定不是一位尽善尽美的人,但是她在这一点上,很伟大。
这个女孩更不用说,她就是我们的娘娘孙俪。
4
你是不是曾骂过孩子笨呢?
是不是总愿意给孩子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说他懒,说这孩子就是自卑,就是胆小,就是不爱说话,就是没出息……呢?
你是不是总愿意帮别人骂自己的孩子,不断给予差评呢?
你是不是总喜欢帮着老师、社会挤兑、逼迫孩子呢?
你是不是总觉得孩子总是错的,你和老师就总是对的呢?
你是不是只要孩子出问题,就不问青红皂白,只有打骂呢?
你是不是觉得孩子就只能有一条路走,只能按照你或世俗的某条路走呢?
你想过孩子的遭遇,孩子的心理,孩子的承受能力吗?
你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也能够不急哇哇地盼着孩子迅速成才、成星,愿意按照他的节奏进行,愿意等吗?
孩子是自己的好,如今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对孩子的宠溺,所以网上也便总会不断出现,各类熊孩子的故事。
孩子尽管是自己的好,但那不同于我们认为的好,甚至需要的好,所以我们身边也便总不缺乏各种各样的模式打造、简单干涉、矫枉过正。
熊孩子总有一个熊爸爸、熊妈妈,我们把这叫做护犊子,但是护犊子是不是一味不好,一味要批呢?这恐怕就得学点辩证法。
孩子就是孩子,他天真烂漫,并不知道自己的长处,自己远方的路,他更不知道这世上除了善,还有好多好多恶,并不只有美好。
他稚嫩的小心灵除了要承受成人世界的不可测,还需要活在青春的无知、稚嫩、自私、排挤、冷漠、恶意、残酷、疯狂、理性欠缺等等,仿佛无辜的可怕环境里。
这就像三毛的遭遇,同学们的嘲笑看上去那么合乎逻辑,几乎没有人会意识到,这种无意识的群体暴力,会将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孩子伤害,甚至摧残到什么地步。
所以有时候,你不护犊子,其实就等于是在跟别人,跟环境一起联手摧残孩子,就等于要亲手毁了你的孩子;
不能不说,护犊子,也是一门学问,护犊子,有时候就是父母最高级的爱。
真正的爱孩子,不是溺爱,而是信孩子,不放弃。
世界不信你没有关系,你要自己信自己,世界不能给你宽容没关系,你要自己对自己宽容,世界不能给你足够的耐心没有关系,你要自己对自己有足够的耐心,这对你,对你的孩子都是如此。
你对自己最高的成就,在你对自己的信、宽容和耐心,而亲人最高级的爱,也正在对你的信、宽容和耐心。这一切一旦建立起来,才是有了一个真正完整的爱的链条,它对于你,对于孩子,也才绝对无以替代。
S/���g����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