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一二章时,我按照优质提问法中布鲁姆的认知分类法设计了《少年闰土》课程计划,其中涉及了六个认知水平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班级中的大部分同学回答问题是比较积极的,特别是像“作者和闰土见面后最想知道的就是他在乡间的趣事,他们聊了哪几件事?”“闰土知道的这些希奇的事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找一找,“我”一共说了多少个不知道。”“四角的天空指什么?”这样的识记、理解类的问题基本做到了全员参与,对于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但是课堂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我提问后给予的等待时间也比较少。因为之前课堂中错误养成了迅速前进的习惯,没有认识到让节奏慢下来鼓励学生思考的潜在价值。例如在创造性问题“闰土有鼻子有眼睛有嘴巴稀不稀奇,那稀奇的是什么呢?我周围的朋友有没有戴小毡帽?他脖子上戴的是什么呢?这也是我周围人所见不到的,你看,原来在描画人物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人物什么?你试着写出作者当时的样子。”我还是习惯于提出问题之后,只要有学生回答出了预设的答案,就继续开展下面的教学活动,其中一位同学写的并不好,只写了两句话后就停住了,此时我让他坐下继续想,叫了另一个同学代为说出答案。这种满足于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能够说出课前预设的问题答案的同时,实际上是更多的学生失去了思考问题、锻炼思维的机会。教学"顺利”"快捷”的背后是许多学生丧失了思考的时空,丧铁了参与的热情,以一小部分学生的正确答案,剥夺了其他更多学生经历思考的机会。读了三四章以后,我仔细梳理较为理想的做法是在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扮演引导者或助手的角色,要求学生加工或反思自己的回答。如教师可以追问:“少爷头戴什么帽?”“他养尊处优肤色是什么颜色??”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大家了解他在思考什么,在怎样思考。因此在学生回答错误或是回答有困难时,教师不急于让其他学生补充、完善,而是及时变换提问的方式、提问的角度,或提供回答这个问题的铺垫性的问题,让这部分学生继续思考,这就是耐心等待。
优质提问法三四章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