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正在图书馆愁眉研究着财报书,一位小姐姐突然朝我桌边走来,朝我说了一串话。我没听明白,只抓住了几个关键词,“平台”、“关注”、“书评”,一时之间尚未反应过来,脑袋已经率先摇了摇。
等半个小时后我合起书,开始琢磨起来为什么我会拒绝对方。
原因有三:第一,当时太专注眼前让我一筹莫展的财务书,对方到底说了啥,我确实没听明白;第二,戒备心较强,对陌生人要求关注这类事情较防备;第三,这个是大概想明白了对方说的啥之后才得出的结论,对方应该是在平台更新书评类的文章邀请我关注,可是我几乎不看书评,除非是自己特别有疑虑的地方会翻查书评,其余时候不看也不爱写。因为写过觉得自己写不好。所以我即便是我关注了她,取关也是早晚的事情,因为我并不是她的受众。
因为需求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圈子。有的人是兴趣,还有的人除了兴趣还有能力,那么在圈子里便能“说得上话”。
就像我关注的三公子,她之前文章的受众就属于理财,这两年接触心理学较多,除了理财应该还有了关注心理学的新朋友加入。所以理财和心理学是她的能力圈,这是她熟悉且擅长的事情。后者可能相对来说并不是那么擅长,但是能够以理性的态度分享个人的体悟和经验,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啊。
今年我自己更新较去年频繁很多,但是文章内容都是杂乱无章,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内容。在大学四年里,我没有把心理学培养成自己的能力圈,大学毕业后的三年多,我觉得自己虽然有成长,但是也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技能提升。
时间看得见自己是怎么荒废的。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所以现在圈定一个点,让自己努力深挖,才能够将集中注意力的一点慢慢地变成着重培养的一项技能,成为自己的能力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