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在家婆家里。为了要给均宝宝喝水,我听从老公的建议,扭开均的水壶并加上了温水。这一幕刚好被均看见,均执意要水壶上连有吸管的盖子。我不给。均哭。均不断的哭着从水壶走过来要我拧开给他,我不断的微笑着拒绝他。一旁的家公试图叫均把水壶递给他。均没理会他,还是重复着哭闹,执意的跟我对抗着。于是我妥协了,把盖子扭开来给了他。
这是很熟悉的场景。很多人在孩子持续哭闹的状态下,会妥协,一句“你赢了”,却在满足的同时不断的抱怨。
我之所以妥协,不是因为我输了,是因为我看到均背后的需求。他不断的哭闹,只针对我,我就知道,他内心只是想证明我的爱。我满足了他,就是爱他。这份爱没有理由,没有常规,就仅仅是爱而已,这份爱没有条件。
为什么我不愿意给他盖子?因为我的“小我”开始播放恐惧了:你要盖子?那还怎么给你喝水?你就只想着玩盖子,你不喝水了是不是?盖子弄脏了怎么喝水?我在家公面前满足你,他是否会认为我纵容你?他是否会认为我是个失败的溺爱孩子的妈妈?
短短的几秒钟,足够我预测并仿佛经历故事的失败结局。但是,这一切,只是我的妄想而已。在随后的一分钟内,均已经坐在我的大腿上,用分离的水壶盖子,把我准备的另外一个杯子里的水吸光了。
原来,开始的矛盾是可以不发生的。
原来,生活的很多场景,跟我猜想的,真不一样。
我这样对待他,我也这样对待自己。我的小我不断地在各种制约中制造恐惧,我被一系列的故事蒙蔽了眼睛,我看不见自己。也许,我应该暂停一下思绪,看一看自己内在的小孩,就那么短暂的片刻,好好的满足她。当我可以片刻的给予自己无条件的爱,我的孩子,才会慢慢感受到被爱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