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支教队里开始了新一年的人员招募,招募群里有300多人,空前活跃。很多学弟学妹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幻想这一场四川之行该有多精彩,可是最终入选的却只能有20人。
突然有点唏嘘。三年来,我眼看着这支队伍开辟新支教点,尝试新模式,拿到国奖,越来越壮大。也十分骄傲,这样一支传承了十一年的优秀队伍里有我的一份热血和付出。
朋友都很羡慕我,觉得我在做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我之前在生如夏花,给大家讲了很多“官方”的故事,声情并茂,却没有感动谁。现在,我想把更多的故事讲给你们听,背后的艰辛,面上的荣耀,心里的温暖,都说给每一个想去支教的你。
01. 梦和远方从来都不是虚无的东西
准备国赛那阵子,整个人都处于一种随时晕厥的状态,通宵达旦,压力倍增,不知道还能再做多少。最终的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全国银奖,听起来就是【还要很多努力才能追上别人】的意思。
三月我们开始做线上支教,跑到南充去搭设备,又招募了一大批志愿者,解决短期支教的弊端,拉近时空距离。一台电脑,一个志愿者,镜头前的孩子们,这些就是全部了。没有固定上课的地方,我们的志愿者就跑到室外,春寒料峭,夏日炎炎,都阻挡不了他们。
这个川皖学堂比我想象中的要坚韧太多了。
招募了新一批小伙伴之后,我们一门心思想着如何能让大家快速融入到一起,如何加大我们的宣传力度,如何寻求更多人的帮助。
我们做了素拓,举办了快闪,号召衣物捐赠。我们唱着夜空中最亮的星,不想忘记你们的眼睛。
一切都和预期的一样顺利进行,到出发的那一天。
02. 从遇见你开始,凛冬散尽,星河长明
我们一行二十几个人,吃的是队友看心情做的菜,睡的是又硬又潮湿的地板。我们都很期待许仙儿这个厨神,川菜百味,她都拿手。至于不会做菜的我,只能教大家包饺子了。至于雨水煮饭,菜里有虫,这些都是家常便饭。
那里的昆虫都有着不安分的灵魂,在我们睡的大通铺上四处乱窜。我原以为小蜘蛛和蟑螂已经很过分了,直到看见了活生生的一只癞蛤蟆,怕虫的我彻底心如死灰。
我们每个人都带了一身包回去,严重如亚娣和茂茂,荨麻疹惨不忍睹,又不方便找医院。整个屋子充斥着青草药膏的味道,我们笑着说,这下倒真成青葱岁月了。
下图高能,密恐请快速划过去
韩卫国生日那天早上,茂茂特地给他煮了一碗“色香俱全”的长寿面,大家瞒着他,等吃饭的时候一起和他说生日快乐。他特别感动,决心把整整一碗面都吃掉,甚至换掉了第一节的课。
吃到哭出声。
吃到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有一天我们带着孩子们在校门口做素质拓展,从早到下午,结束的时候特别疲惫。诚诚过来拉着我玩儿,我陪她玩儿了一会儿实在没力气了就说:“让老师歇一会儿”。她懂事的点头,还找来椅子给我坐。没过一分钟另一个小孩子跑过来也让我陪她玩儿,还没等我说话,诚诚就跑过来和她说:
“老师好累的,让她休息休息,我陪你玩。”
那瞬间我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你才七岁,你可以不这么懂事的啊。
我们需要每周去镇里采集物资,也就是俗称的赶集。每次赶集,早上五点就要起床,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等着仅有一辆的车。车上只有十个座位,却要容纳二十多人,我们和村民挤在一起,司机师傅熟练的开车下山路。路很窄,甚至无法让两辆反方向行驶的车并列通行,而旁边便是深渊。大约一个小时之后,我们到了妈妈镇。
四川的夏天真热啊,晃的人眼睛疼。
四川的星空真美,灵魂都窒息。
03. 燕归巢,你在心上
我们开始了归雁计划,说白了就是之前支教地的学生加入我们的队伍重新反哺家乡,而练燕就是这个计划的第一人。
她现在是成都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名学生,1998年出生于四川省达州市金鸡乡。八年前,我们的志愿者走进了她的生活,八年后,她加入了我们,飞回了大山。
那时我们刚到达州,王校长一行人把我们接到镇上,我终于见到了她,瘦瘦弱弱的女孩子,很是清秀。
第一次见面她叫了我一声紫薇姐,我有点惊喜。
那二十天里我们俩,还有思敏睡在一个帐篷里。她只占很小的地方,睡觉会用眼罩遮住眼睛,在其他人还在聊天没有睡下的时候,她一句话也不说,安静的等所有人都睡着。白天有时候我们一大群人凑在一起说笑,她就一个人坐在一边儿备课,或者休息,也不参与我们的话题。我当时在想,她一定还不知道怎么融入我们的集体吧。
她教数学。第一堂课的时候她很沮丧,她说她要教的东西孩子们都学过了,她已经把二十天的备课内容教完了。的确,我们的学生小到四岁,大到初三,几十个人挤在两间教室里,教学是件很难的事儿。但是之后,她努力改教案,想办法让各个年级的学生都能适应自己的课堂,成了尖山最好的数学老师。
我实在是很喜欢燕子。我去整理图书馆,她主动帮我一起。外面是40度的高温,我们就在那个尘土如飞的小空间,分类,清洁,写书目……大汗淋漓。她累了就安静的坐在地上看书,偶尔有小孩子下课进来拿书,她就耐心地告诉他们:“记得及时还回来哦”,再摸摸他们的头。
暴雨之后,尖山就会停水。我们合作用饮水机里的一点点水洗菜,大盆接小盆,漏了一点水都会觉得特别心疼,山区里的水资源实在太宝贵了。饭后她带着我去河边洗餐具。河水很清,带着时光匆匆忙忙就流了过去。
“燕归时,本愿能将那年的感动带给新的雏燕们,而成熟的燕子又受了感动,并将这份感动带向将要去往的远方。”她这样写。
临走那天,我们不在一辆车上。直到佳静发消息给我,说燕子走了。我鼻尖一酸,不知道今后我们还会不会有机会再见面了,但我们都会想你。
书声琅琅,今后可期。
04. 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都与我有关
我一直觉得,我们所做的种种,都是由心而发,足以令自己骄傲,却不敢称之为伟大。
一路走来,我们得到了许多称赞,也面对了很多质疑,一开始还会解释,到如今只能“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了。但现在,我想为每一个川队人发声——
“感觉只是你们一群人的狂欢”
“拿了奖有什么用?你们的初心早就丢了”
“支教行为已经上升到政治层面了”
“不就是想宣扬你们有多苦吗”
……
支教这条路上的辛苦,只有支教人才知道。我们的确很苦,交通不便、环境恶劣、物资贫乏、蛇虫白蚁……这些苦是我们生活上的客观条件,却不是我们的全部。我们想让大家看到的,不是“这么苦你们还要去支教你们真了不起”,而是“山区里的孩子们每天都这么苦,我们应该为他们多做些什么”。
我们怀念我们在山里发生的一切,怀念甘苦与共的朋友,并时常想知道那些孩子们最近过的怎么样了。
没有假情假意,也上升不到政治高度,我们只不过是全国千千万万大学生支教队伍中的一个,和所有的支教队一样,心里有热血,就踏上远方的路。
那些奖项是对我们成果的肯定,是积年累月的辛苦换回的慰藉,我们需要奖杯来证明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无愧于心,也需要宣传去让更多人知道我们在做什么,那些孩子在翘首以盼些什么,我们还有哪里做的不够好,应该如何改正……
十一年,上百人,初心却只有一个。
无论多少年过去,无论拿了多少奖,或者受到多少批评,每一个川队人都还会守着初心,将爱和希望留在那片巴东大地。
我们没忘。
我希望你,每一个愿意加入我们的你,可以用心想一想:
去支教你会后悔吗?
十年后,你还会记得那短暂的一个月和那里的几十个渴望的眼神吗?
你是为了历练自己,让自己的人生多一抹颜色,还是为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孩子们再进步一点儿?
你想不想被赞扬,又怕不怕被怀疑?
每一滴流下的汗水都能无愧过往,每一份倾注的心血都可以成为牵绊吗?
少年与爱永不老去,即便披荆斩棘,丢失怒马鲜衣。我们的故事还没结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