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在读刘澜老师的新书《学习之美》其中里面提到一句重要的话,看情况,看情况避免我们头脑中有标准答案,看情况让我们学会用参考答案的思维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看情况中,老师提到了洞见分类,洞见分类是相对于常规分类而言,比如说人按性别分类:男人和女人,按职业分类: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按地域分类:南方人、北方人。这样分类就是常规分类,不太具有指导意义。
而如果把人或者把商学院的学生分为:对生意的激情、对管理的渴望进行分类。这样就会有不同的组合:从而可以判别不同人适合做什么,结合自己最近的工作,进行洞见分类:现在的问题、将来的问题,自己要解决的,外界要求解决的问题。
这样就可以组合成:自己发现现在要解决的问题,自己发现将来要解决的问题,
他人发现现在要我解决的问题,他人发现将来的问题要我解决的。
而自己最近感觉被要求,被要求解决现在的问题,被要求解决将来的问题。
如果是被要求就有一种被动的感觉,或者应该避免这种感觉,为什么他人的可以发现现在的问题,或者将来的问题,而自己未发现,或者说自己为什么未发现将来的问题。
颗粒度过大,思考问题不够深入,颗粒度不够细致,这个时候让我突然想起曾国藩,曾国藩在第二次复出的时候,向每一个同僚请教如何与太平天国抗争,姿势较低,曾国藩首先承认自己认知有局限,承认自己认知有盲区,然后才能放低姿态。
下午的时候,我就向同事咨询,问她,你认为我还有哪些工作需要做,对方一吃惊,然后给我提供了建议,同时给我提供了帮助。
在接下来的几天向不同的同事,请教,不对得出反馈,让外界帮我们解决一部分自己认知局限的问题。
2020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