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lian的认知是:做自己其实有两个层面——既要允许自己做自己,同时也要允许别人做自己。
001
今天放学回家后,先是接到学妹的消息,提到了做自己这件事。
之所以会提到这个话题,是因为我俩以前的个性,都是为了各种关系的和谐而几乎不曾做自己。
不能做自己,久了就会生出委屈、不满、愤怒……甚至否定自己,为人处事缺乏自信。
好在,我们都察觉到这个问题,开始一点一点地改变和重塑自己。
在聊天过程中,我也分享了自己开始能够很坚定地拒绝别人的好意了,不再觉得不好意思而勉强自己。
学妹最近搬家到另一个城市,我鼓励她可以把做自己这件事落实到生活中,尤其是交友这个部分,不必为了交到新朋友而委屈自己附和别人。
该拒绝的时候,记得先遵从自己的内心。
002
有趣的是,我在晚上就接到已毕业同学的邀约,她们计划这个周五晚上在市里一家餐厅聚餐。
尽管我有意愿去,但是因为聚餐地点离我们居住的乡间太远,而南半球现在是冬季天黑得又早,不想在寒冷的冬夜里翻山越岭的我,决定放弃去聚餐。
我的一位同学提出一个建议,她建议让我先生陪我一起来,这样既能聚餐又有了专属司机和保镖。
我先感谢了同学的热心和贴心,然后回复说先生是个宅男,连我们小镇的华人聚餐都很少参加呢。
这时,班里一位同学的回应,特别能引起我的共鸣。她说:
003
我的认知就是——做自己其实有两个层面:
既要允许自己做自己,同时也要允许别人做自己。只有用同一套标准,才会更具公平性。
也因此,不必再害怕做自己,只要我们也允许别人做自己。
已经开始设定微信的使用时间,决定不再担心没有及时回复信息而延长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
毕竟,健康是我们自己的。视力下降和颈椎痛的时候,谁也代替不了我们。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