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家今天看到我这个题目特别奇怪:怎么可以把自己当别人呢? 因为我们学习焦点以来,很多的时候都是要换位思考的,也就是说把别人当成自己,去感受、体会、去领悟、去发现,才能真正的理解别人的感受、体会、情绪、觉知,然后给它表达出来,并取得别人的认同,这就是共情。这是我们作为心理咨询师的一项基本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咨询态度。是需要贯彻整个咨询的过程,也是我们需要去终生修炼的一项基本技能。
而我今天所说的,把自己当别人是跟这是有所不同的。自从刘老师的督导课结束以后,我们讲师二期班的小伙伴也积极的行动起来,在地面课、在微信中,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我们的21天讲课签约。由于大家都是一边忙工作,一边忙家务,还要进行我们的微课,所以说没有时间很充分的去准备和斟酌,所以说,虽然迈开了第一步,却没有勇气去回听我们自己所讲的内容。那么有一位老师的建议特别的好,就是说:“那你把自己当作别人,去听一听,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呢!”把自己当别人,跟自己当自己有什么样的不一样呢?
那么把自己当自己呢,往往是要求比较高,期待也比较多。很容易紧张、也很容易内疚和自责。当没有行动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掉队了,没有跟得上大家;当自己真的去做了,又会觉得准备的不完善,有很多问题、很多的毛病。也就是说,当我们把自己当自己的时候,总是不能那么客观的去看待自己,总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好、做的不对、做的不完善、不充分、做的不完美……总而言之,就是一个挑错的思维,当然这些也是我们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做的更完善的想法之上的很正常的反应。然而这么多挑错的思维和负向的情绪,会阻碍我们尝试的脚步,会让我们处于一个想的多而做得少的状态,而且做完以后也有很多的自我否定,和不太接纳的状态。
而把自己当成别人呢,那就不一样了,因为我们对别人往往是能很快的,看到他的优点,和正向的部分,更多的给予支持、肯定和鼓励,这也是我们作为焦点人最大的收获吧!我们能从别人的讲课中,发现他是那么的淡定从容,有理有据,娓娓道来,那么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那么的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那么的有声有色,那么的津津有味……
如果说我们能把自己当成别人来看待,又会跟现在有什么不同呢?去发现自己正向的部分,自己做的好的地方,自己值得肯定的地方。自己是怎么做到的呢?还有呢,还有呢?那如果说,再回到当时,又会跟现在有什么不一样呢?还有呢,还有呢?那如果说再做一些什么样的调整会更好一点呢?还有呢还有呢?如果做了这些调整,又会跟之前有什么不一样呢?那么自己的这些改变,有谁,会有可能最先注意到呢,他有可能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呢?自己听完别人的这些肯定和支持,又会有什么样的不同的感受和体会呢?我自己有可能会给他什么样的回应呢?如果那时候的自己有可能就站在现在的自己的面前,会对现在的自己说些什么呢?那现在的自己听完那时候的自己,对自己说的话,又会给他什么样的回应呢?那时候的自己,又会对现在的自己说些什么呢?
当我们把自己看作别人,也许我们会用焦点的问句,用焦点的语言,为自已赋能,为自己加油打气,相信自己会离,大家眼中别人眼中的那个自己越来越近,成为越来越好,越来越不一样的自己,试试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