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说新语》(0128):日月清朗

原文:王司州至吴兴印渚中看,叹曰:“非唯使人情开涤,亦觉日月清朗。”

译文:王胡之到吴兴印渚去察看,感叹地说:“不但使人胸襟开阔,思想净化,也使人觉得日月也清净明亮。”

拓展理解:王司州即王胡之,字修龄,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王廙子。历官吴兴、南平太守,侍中,丹阳尹。晋穆帝永和五年(349),后赵石虎死,晋以胡之为西中郎将、司州刺史,拟绥定河洛,未行而卒。印渚:地名。在今浙江杭州桐庐一带,风光秀丽。刘注引 《吴兴记》,说在吴兴於潜县东七十里,上承众溪之水,傍有白石山,峻壁四十丈。印渚以上至县,俱石濑险滩,不可行船;印渚以下,则无险阻,行旅群集。

非唯:不但;不仅。人情:人的感情。开涤:开阔。

史上有评:魏晋重情,不仅对人,也移情于山水自然。刘勰《文心雕龙》“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是对时人情感体验的最好概括。本则是山水体验的一个生动记录。王修龄观览、察看吴兴印渚,为山水之美所动,他的直接体验就是,如此景色,令人心胸开阔,荡涤了一切尘俗杂念、污秽之想,使心怀如同山水一样,清爽秀彻,注入着一段富有自然之趣的生命力。于是,再看日月,也非同以往,所见更加滢澈、明亮。魏晋人陶冶山水,面对人生,个人的气质风貌便自然清新超拔。

感悟:原文“王司州至吴兴印渚中看”,译文是:王胡之到吴兴印渚去察看,原句的“中”找不到相应的解释。

“刘注引 《吴兴记》,说在吴兴於潜县东七十里,上承众溪之水,傍有白石山,峻壁四十丈。印渚以上至县,俱石濑险滩,不可行船;印渚以下,则无险阻,行旅群集。”由此可知,在“印渚中”处察看,印渚以上是石濑险滩,印渚以下是行旅群集,两种异样景观收入眼底,视觉的变化,“不但使人胸襟开阔,思想净化,也使人觉得日月也清净明亮。”

于是,我想起《兰亭集序》中的一段话:“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对于王胡之素有风眩之疾,多方延医治疗,不见功效的他,见此景观,心旷神怡,感叹发自内心是自然的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