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可朽木尽其用,亦可良木为柴火!当然,也全不把成功与否归根于所谓大学,正所谓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终会发光。
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先贤之道,能诵之千年必有其因,暂不深究。今回嚼肤浅大学生活,在"大学"的光环下,真是秀外腐中,人或多或少都有点清高,加之汉语专业更别说读了几本书所谓的"文人"难免都不会有点文人情怀或者气节,却没弄懂什么是文人气节,反而成了随手拈来的借口、胡日鬼的把戏。有时挺赞同易中天先生的《论文人》。
就大学阅读来说,未上大学时,赌咒发誓似的在大学要读多少书,泡几年自习室!殊不知,太美的誓言终过于太年轻。年轻却有梦,有激情,即使眼含泪水!大学一年半载过后,满满的剩下了浮夸和空洞,无知与肤浅,再别提经纶与博学,在大世界小格局作茧自缚,年年度日,重复一世。路遥说" 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我也觉得,人还是要有一定的梦想。
曾发微博: "穷酸到只剩一具皮囊,就在这穷酸的皮囊里最不应该空乏的地方却逐渐变空或者是被人欲所充斥"。真心之伤痛,本应饱览群书却才疏学浅,就如同有图书馆书架上却没有书一样!美名其曰图书馆,真正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那种空虚的罪恶感。提起阅读量,有成就抑或自我感觉大小有点能力的人都爱说多读书,但很少有人去涉足,然而最可悲的是不懂装懂的人,没读多少,总还装腔作势,作秀,实属可怜。说到人欲,这是个全人类可悲的地方,被人欲所充斥将难率性,欲望的无节制将是毁灭的开端。做人还是要学会满足与分享!
做人是一门大学问,有的人人间一世行将朽木或许都没弄明白。这也与社会大背景有关,社会吹什么风跟什么风,极易顺风,没有坚定立场。再者总喜欢嘲笑梦想,却不作为,为自己的某些行径心思胡扯逻辑。如何做人,更是众说纷纭。人之不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自然而异,若以金钱之多少谈人生价值难免不会有点浅薄迂腐,大多人也这样认为,但生活中无论做什么行业都是以金钱之多寡量恒!以交友为例,这人对我日后有用,深交,无用,浅交。平日待人接物,夸夸其谈,狠不得把心窝子掏出来给对方,遇事则畏缩不前,这或许就是人性吧。对于做人,个人观点,别做对不起良心的事,善始善终!对于师范生来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朝踏入教育门,今生只提树人,倾囊而授,不能害了学生,教育害人,诸君均知深浅。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可谓活生生的大学现象,却不能一概而论。大学和人一样,也有好坏之分,也会虚荣,也会浮夸,也会欺骗···问题不在这,在明知一般大学还把自己封闭起来,碌碌度日,看不到外人的发展与进步,犹如闭关锁国,实为自欺锁己。曾读过这么一句话:"怕的不是你三流大学生的出身,而是你每天过着三流大学生的生活"。原句记得不大真切,大概意思这样,思索有其道理,虽话由人说,还是揭示了"自己动手"的问题。到这里,自己亦感自悲,混迹于"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的套路中,转念,作为学生通不过试验,终难搪塞的过去。守住"学"本位,众人却在闹创业。真是个矛盾体,人也矛盾,时代也矛盾!
当你不去奋斗,不去旅游,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挂着QQ,水着人人,逛着淘宝,干着八十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有什么毛用。有人如是说,这也与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大到社会环境小到寝室环境,环境影响人是毋庸置疑的,环境靡烂,环境中的生命体将糜烂,也不能怪就厕所苍蝇多!农村也有话说:哈(方言:没用的)狗都找不到屎吃。一是环境之好坏再是个人之勤快,当然也有其他其他原因。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