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初我们这一代人,选秀伴随了我们的整个青春期,从2004年开始的芒果台的<<超级女声>>,番茄台的<<我型我秀>>。到如今的<<青春有你>><<创造营2019>>等。
十五年间,选秀节目的播放平台从上星卫视转战到了互联网视频网站。选手从纯素人变成了大多数为练习生,网红,或是回锅肉选手。背后的大佬还是那几个熟悉的名字,但正如大佬们从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变成了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一样,他们在成长,而国内的娱乐产业或者说是偶像制造产业也越来越成熟。
中学的时候,我们还在为你喜欢李宇春,我喜欢张靓颖而争吵,还在用手机短信一票一票地为偶像打call。如今,我们已近而立之年,再去回想青春时那些承载着内心悸动的一个个夏天。梦想,是选秀节目永恒的主题,但青春却成了我们的回忆。
直到看见<<创造营2019>>张远来踢馆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距离那些唱<<棉花糖>>的时光已经过去了整整10年。当选秀节目越来越多,如何制造话题成了吸引眼球的关键。张远和马雪阳的同时出现,成了节目一开始最大的噱头。为什么曾经同一个组合的追梦老男孩,一个带着小鲜肉组合评级,而另一个踢馆?
偶像是娱乐产业包装出的商品,他们注定陪跑,我们就看他们能陪跑多久?当张远唱起了歌曲<<侥幸者>>,我不知道这段我循环看了多少遍,看见他眼神里的坚定,每一句歌词那样戳心。或许长到这个年纪,不长不短的阅历中,我们都有荣有辱,胜利时感觉世界开满了花,失败时又全盘否定。在坚信与犹豫中徘徊过,在坚持和放弃间纠结过。
表演过后,郭富城说作为一个最老的,跟一群十多岁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出现在同一个舞台,他们年轻有退路,而你没有退路了。十年了,还能以不低于年轻人的水平同场竞技,证明你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疏忽过你的业务能力,你是有付出的。
当宣布张远通过battle正式入营时,苏有朋说:"岁月不饶人,可你们也未曾饶过岁月,谢谢你们,让所有人亲眼见证了坚持梦想的力量"。
当上周末比赛正式落下了帷幕,进入总决赛的张远最终未能成团,也许他存在的意义就是保持话题,让梦想这个词的背后除了有追求的注解以外,还有坚持的注解。而追求一个目标的结果,除了有成功以外还有失败。用资本的角度,都更喜欢去打造一张白纸,去做原材料,而不是做库存成品。
可是张远真的输了吗?正如他的朋友苏醒赛后在微博上说的:通过这个比赛,张远的商演可以涨几万块钱,他们这个年纪,可以在该工作的时候工作,想旅游的时候去旅游,想过瘾的时候去过把瘾,过完瘾以后更好地回归生活,这就是最大的受益了。
而没进入总决赛的马雪阳,在结束他的创造营之旅后,就在微博上宣布出任他现在公司的coo。
所以,看到这里我们终于知道,为什么马雪阳带团参加,而张远踢馆。就像有的运动员,最后选择成为教练,他不单要自己表现好,同时还肩负带新人的责任。而有的运动员他选择继续以一个运动员的身份比赛,想刷新一下他自己的成绩。
十年前看选秀,我们看的是美丽的外表,看的是艺能,看的是人气,看的更像是一场盛大而热闹的青春盛宴。十年后看选秀,我们看的是话题,看的是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看的是每一种形态中理想与现实的平衡与博弈。
十年后看选秀更多的是看到了人生,也许现在那些站在背后的年轻人中有大部分都会变成下一个张远和马雪阳,但是,我们能做的只是看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人生。
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总有人年轻着,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永远站在舞台的中央,但我们能做的不过是在追光灯打不到身上的时候,依然做个优秀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