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在追《少年派》这部剧。虽然讲的是高中生和家长陪读的日常,却有很多情景是在我们身边发生过的。
似乎我们总能在剧情中找到共鸣。
有一集,钱三一和妈妈起了冲突。
给我感触最深的是钱三一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没有人喜欢在一个冷漠的家庭里长大!”钱三一反抗式顶嘴。
“冷漠?我不够爱你吗?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不够爱你吗?你爸爸不够爱你吗?”
对于儿子的不听话,钱妈妈是吃惊的。
她不知道为什么把所有爱都给了儿子,换来的却是这样一句话。
其实,三一和妈妈的矛盾,只是因为立场不同。钱妈妈站在了“我是为你好”的的立场上,而忽略了三一的立场,他真正想要的,其实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家。
王源在一个综艺节目里唱过一首歌: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记得他在唱这首歌之前,问台下的观众:你们看着舞台上的我亮吗?但是我看着台下很黑。
因为不曾感同身受地体谅对方,你以为的好,永远都不是我想要的好。
对待孩子亦是如此。
02
和钱三一相比,林妙妙可是不听话多了。
林妙妙曾因爸爸的职业而脸上无光,于是对爸爸大喊大叫,要爸爸辞了工作。
而面对无理取闹的女儿,林爸爸却并没有大发雷霆。
反而在林妈妈跟女儿理论的时候,安抚妈妈的情绪。
站在女儿的立场上,告诉她孩子在青春期,刚开始接受不了,也是正常的。
在妙妙想要收养的小猫——林喵喵被压死之后,为了缓解妙妙悲伤的情绪,和妙妙一起,给小猫治丧。并且用自己小时候养羊的故事,开导妙妙。
为什么剧中的林爸爸,那么讨喜。原因之一就是,在遇到孩子的问题时,林爸爸首先站在了女儿的立场、角度看待问题,处理问题。
当妙妙因为不理解爸爸工作而吵闹时,林爸爸可以很冷静的听妙妙发泄情绪,是因为他站在了妙妙的立场上想问题。
因为爸爸处理妙妙的事情上,情绪是稳定的,总是能从妙妙的角度处理问题。慢慢地,妙妙接受了爸爸的工作,并且认为爸爸的工作很伟大。
很多人在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生气:我还不都是为你好。
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和孩子大吵了一架。彼此都委屈,认为对方不理解自己。
其实,如果家长能在遇到跟孩子有关的问题时,平静下情绪,试着站在孩子的立场想问题,可能问题就解决了。
这世上,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想问题,才会造成很多的误解和不愉快。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沟通,会增加彼此的信任感。
03
闺蜜的儿子,前几天从幼儿园毕业了。
闺蜜发朋友圈感慨:从来不知道,原来儿子这么感性。
在她给孩子读幼儿园的毕业诗时,孩子竟然哭着说:不想离开幼儿园,会想老师和小朋友。
闺蜜说:本以为他不是很懂毕业的含义,却在这一刻发现,原来所有的你以为,都是因为没有俯下身子,站在他的立场上,用他的眼睛看这个世界。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孩子指手画脚:
你认为这样不好,他就不能做,被反问为什么时,永远的一句“我是为你好,听话”
你认为成天在外面疯玩,会耽误学习,所以他就不能和朋友一起玩。
你只看到他变得很乖,却没发现,因为你的一句 “为你好”,他开始变得沉默,开始喜欢独处,开始不愿意跟你说心理话……
著名漫画家丰子恺曾说:由儿童变为大人,好比青虫变为蝴蝶。对待孩子,决不能像在青虫身上装翅膀,教他与蝴蝶一同飞翔,而应该是蝴蝶敛住翅膀,同青虫一起爬行。
当你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孩子说出“不行,这是为你好”之前,请先停几秒钟,让自己回到孩子的年纪,想想那时的你会想听到什么回答。
当你要说出“我是为你好”而指手画脚的干涉孩子的时候,请先想一想,你希望他成为和你无话不谈的朋友,还是站在对立面和你闹情绪的孩子。
这世上,本没有坏孩子,只是因为作为家长的你,没有认真地站在他的立场上看问题,没有体谅他的情绪。
就一味的扣上了你想象的帽子。
愿每一位父母都可以像丰子恺一样,做个“老儿童”成为孩子的玩伴、无话不谈的知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