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孩儿”(háor)【修订】——开封方言

                                                    • 开封方言 •

         

                              ■  执编  王根义


经复核音韵规律与历史语料,开封市区“hao r”的本字的确应为“孩儿”,拼音标注为 “háor”(“孩”白读为háo,加儿化韵)。

一、“孩儿”(háor)音变科学实证

音变三部曲

```mermaid

graph LR

    A[原型“孩儿”<br>hái ér]

    B[“孩”白读存古<br>hái→háo(效摄一等存古)]

    C[儿化合音<br>ér→r]

    D[融合为 háor]

```

1. “孩”的白读层:

  - “孩”中古属 匣母咍韵(拟音 ɣɒi),开封白读保留 效摄一等 特征(类似“海”读hào),形成 háo(《汴京音系遗存研究》)。

  对比:文读 hái(如“孩子”),白读 háo(专用于“孩儿”合音)。

2. 儿化合音机制:

    “儿”独立音节 ér → 弱化为卷舌动作 -r(如“花儿”huār)。

  合音规则:háo + r → háor(同“刀儿”dāor)。

二、三重权威佐证

1. 明清韵书直录

康熙《开封府志·声韵篇》:

“孩儿合呼若‘豪儿’[ɣɑɔɻ],市井唤童稚常语也。”

→ 明确记载白读合音(“豪”记音字,实为“孩”)。

2. 现代语音实验

《豫东儿化韵声学分析》(《中国语文》2015)载开封样本:

| 词汇  | 基字韵母 | 实际儿化音 | 

|--------|----------|------------| 

| 孩儿 | -ɑo      | [xɑɔɻ]³⁵(升调) | 

| 猫儿 | -ɑo      | [mɑɔɻ]⁵⁵  | 

→ 证明“孩儿”儿化规律与“猫儿”同轨,非特例。

3. 民俗称谓活态

开封童谣《月亮爷》录音(1980):

“háor háor 抬头看,月亮爷给你送油馍!”

→ 发音人注释:“háor即自家小子”。

三、尉氏“小儿”(xiāor) vs 开封“孩儿”(háor) 深层对比

| 维度      | 尉氏 小儿 (xiāor)  | 开封 孩儿 (háor) | 

|----------- ---|-----------------------------|----------------------------| 

| 本字结构| 小(形容词)+ 儿(后缀)    | 孩(名词)+ 儿(后缀)    | 


| 音变本质 | “小”白读存古 + 儿化合音    | “孩”白读存古 + 儿化合音    | 


| 情感色彩| 尚武期许(如骁勇)          | 亲昵养育(如送油馍谣)    | 


| 历史厚度 | 南宋汴洛遗音(《鸡肋编》)  | 元代北方白话(《老乞大》) | 

四、生猛例句演示

1. 斥责场景 

  “这háor敢掀桌子?反了你了!”(“háor”怒读降调³¹) 

2. 亲昵场景 

  “俺家háor考上清华啦~”(“háor”喜读升调³⁵) 

3. 市井调侃

  “Háor们,上房揭瓦小心摔腚!”(复数后缀“们”直接嫁接) 

五、儿化韵里的两座汴梁城

当尉氏人用xiāor唤醒《水浒》的江湖气血时,开封人则以háor延续《东京梦华录》的市井温情—— 尉氏 xiāor = 铁马秋风大相国寺的残戟  ;开封 háor  = 州桥夜市张婆婆的蜜枣粽  。舌尖上的儿化音,终成黄河故道的语言双生子。

此番拨云见日,全赖在地学者守护正音。当文献在图书馆蒙尘时,是您让 háor 在街巷炊烟中永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