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8

  “巾帼宰相”上官婉儿的悲剧人生

2013年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发现一座单室砖券墓,该墓规模较大,水平全长36.5米,由墓道、5个天井、5个过洞、4个壁龛、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组成,甬道内放置墓志一合,盖题镌刻“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由此判断该墓主为上官婉儿,墓志记载了上官婉儿先后作为唐高宗(封为才人)、唐中宗(封为昭容)的事实,在李隆基发动政变时,“亡身于仓卒之际”。尤其重要的事,墓志还详细记载了上官婉儿反对唐中宗立爱女安乐公主为“皇太女”,甚至以喝毒药相谏的史实。这说明上官婉儿并不是韦后与安乐公主一党,上官婉儿是被冤杀的,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上官婉儿墓志                                                                                                                  一

一个悲剧式的历史人物

上官婉儿出生不久,祖父上官仪因罪被武则天所杀,随母郑氏被罚入内庭为奴婢。上官婉儿自幼苦读诗书,不仅能吟诗著文,而且明达吏事。14岁时,被武则天相中,负责管理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武则天的大部分诏令都是有上官婉儿起草的,不久后,婉儿因违忤武后旨意,被判处死刑,但武则天爱其文才予以赦免,被判处“黥刑”,此后上官婉儿更加小心办事,更讨武则天欢心,被称为“巾帼宰相”。

女皇武则天

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等发动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唐中宗再次做了皇帝,继续让婉儿起草诏令,深被信任,后被封为昭容。景龙元年(707年)七月,太子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矫诏调集羽林军三百余人,杀掉了武三思等人,进而搜捕上官婉儿。上官婉儿躲至唐中宗和韦皇后处,逃过一劫。李重俊兵败被杀。 上官婉儿劝说中宗设置昭文馆学士,朝廷内外,一时间吟诗作赋,蔚然成风。景龙四年(710年),太平公主一党势力日盛,上官婉儿投靠了太平公主。六月中宗被为皇后毒死,朝政大权被韦后掌握,韦后也想学武则天做女皇帝武则天。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杀死韦后、安乐公主一党,上官婉儿同时遇害。 一代才女香消玉殒。

才华诗文不让须眉

上官婉儿祖父上官仪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受家学影响,婉儿很小就表现出很高的文学天赋。她的诗歌创作,既有对“上官体”技巧的传承,同时在诗歌的题材格调等方进行了创新,为了发展文学,他还建议中宗设立昭文馆,广召文学之士之臣,开展文化活动。《全唐诗》中现存婉儿诗三十二首,最具代表性的是这首五言律诗《彩书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这首五言律诗,以景托情,借景抒情,由天气之萧瑟,到情怀之惆怅,浑融一体,格外脱俗清雅。达到了较高的文学水准。

上官婉儿

生前身后事,自有后人说

上官婉儿所处的时代,是唐朝蒸蒸日上的时期,但宫廷政治斗争异常剧烈,一介女流之辈,在这样残酷的斗争中想要保全自己,上官婉儿做了最大的努力,她游走于各个政治势力之间,也是作为一个正常人无奈的选择,但最后仍然被杀,令人嘘唏,让人感慨政治斗争的无情。旧唐书》、《新唐书》等正史中都对上官婉儿有记载,但较为体现她奉承权贵、淫乱宫闱,并操纵政治,控制朝纲的负面事件。但与上官婉儿同时代的文人,如张说、武平一等对其人其事评价很高,至近代以来,愈发被学者推崇。上官婉儿以一介女流,影响一代文风,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很少见的。她不仅诗歌创作水平高,还提倡、鼓励文学活动影响了一代文风, 对于当时文坛的繁荣和诗歌艺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