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人生中制作的第一本杂志,对于我们当中的一些人,这或许也是人生中的最后一本。
做“女性独立”这个主题的原因很简单:选择独居、单身的女性越来越多,独立意识开始觉醒,但对独立的认知似乎并不完整。春晚最大的热点是董卿的口红颜色;社交媒体歌唱要做一个精致的猪猪女孩;妇女节变成“女王节”“女神节”的购物狂欢,大部分女性在实现了经济独立的同时,认知上好像并没有什么改变,底子里依然把貌美如花作为了最重要的人生功课。
《女孩们》中有这样一段话:“那一整段时光,我都花在了准备自己上。那些文章告诉我,生活不过是一间等候室,直到某个人注意到了你。那一整段时光,男孩们花在了成为自己上。”
女孩们为什么不能把时光也花在成为自己上,去思考“独立”到底意味着什么?
有一张图是这么描述的:经济、生活、情感三个圆圈共同交汇的区域,就是“独立”。它意味着经济上不依靠他人;生活上自律且自由;情感上能够和自己好好相处,对的人,来则多一份欣喜,不来自可独处一方。这些讲法没有什么错,但我们仍然觉得,当你看到这样一段描述时,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反省。
女性的独立,是在寻找完整的自己。没有行为标准,也并不因为做了什么,就能说自己是独立女性。寻找的过程,重要的是对于“女性独立”的思考,是这个思考本身,会改变我们的行为,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态度,让我们产生重要的变化。
蒋勋在《孤独六讲》中提到,柏拉图的《飨食篇》里用了一段神话故事:远古时代,人有三种,一种纯阳性、一种纯阴性、一种阴阳性。后来人类得罪了神而被劈成了两半。因此现今的人类都是不完整的。每一个被劈开的一半,永远都在寻找另一半。当我们拥抱着另外一个身体时,好像找到了,闭着眼睛,沉湎在纯粹的肉身记忆中,呼吸、心跳、体温、气味、触觉,仿佛在回忆没有被劈开之前的自己,那个完整的自己。但这是物理意义上的“拼图”,并不能恒久。当我们松开臂膀,漫漫长途,我们还是要如此孤独寻索下去,还是要找寻那失落的另一半。但那一半或许就是自我本身。虽然我们可能终其一生无法完成自我的独立完满,但我们可以足够地接近完整。当我们足够完整,我们才能健康地去爱其他的人,去照顾和负担其他的生命。
无论现在的你是独居还是和家人住在一起,是单身还是已婚。作为女性,首先得是自己,然后才是作为父母的孩子,作为丈夫的妻子,作为孩子的母亲。在这有限的生命时间里,是我们自己,而不是别的人,决定我们的一生要如何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