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盛装而嫁
那日皓月下了逐客令后,毛英凤带着小红边骂边咒的离开了昭容殿。彩妹开门送走毛英凤后,就立刻转身走回床边问皓月:“我们何时上书予皇帝,也该让他们吃点苦头了。”
“彩妹姐,我其实并不打算上书皇上。这宫里朝中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又岂是我们两个弱女子能够左右。就这样让他们心有所惧,以后做事投鼠忌器不再光明正大的为非作歹不是更好吗?”皓月反问到。
“可是就这样放过他们是不是有点太便宜他们了?”彩妹有点不甘的反问到。
“但是不这样做又能如何?就算是我们上书皇帝,如果他说是他误点,那么这个罪名也可以可大可小;如果从小从宽处理,以毛延寿这么多年在宫里朝中的经营,根本不能动之毫毛。如果从大从严处理欺君罔上之罪便会连累太多与此事无关的人。所以此事就此揭过吧。”皓月慢慢的说到。
彩妹闻言,也是一脸苦笑。她又何尝不知,这深宫大内人事离殇。
次日保和殿内,群臣上奏。汉元帝考虑许久后颁布圣旨曰:“宫女王嫱知书达礼、深明大义,曾上书自请下嫁,现又被呼韩邪单于亲自选中,此乃天意。故以其字封赐王嫱为昭君公主,诏书下后所有人皆得以公主礼仪待之。另赏赐黄金百两、南珠三合、锦缎千匹,凤翎嫁衣一套,即日移居凤凰台。朕将以汉式礼仪将昭君公主嫁于匈奴呼韩邪单于,七天后是为黄道吉日,呼韩邪单于将赴凤凰台与之完婚,届时朕将亲自出席。此次和亲,汉匈两国结秦晋之好,千里边关可免兵戈战事,万千黎民可免战乱之苦。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布告中外,咸使闻知。钦此。”
诏书迅速传遍天下。诏书下后这平时平静如水的后宫庭院,便开始热闹起来,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凤凰台里忙忙碌碌的人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好似这也是他们的盛事。
做为盛宴的女主角,皓月在接到圣旨后,便带着彩妹移居到凤凰台来。凤凰台是一处闲置的宫殿群,是皇亲国戚的女眷留住宫中的暂住地,也是皇帝、公主、王子成婚的所在地。
就在宫里所有人都忙碌起来的时候,住进凤凰台里的皓月却有着进宫五年来难得的清闲。每天早上起床着装后,和教礼仪的嬷嬷温习一遍礼仪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来打扰她。身边也只有彩妹一直陪在身旁,其他人于她现在是一种畸形的敬重,是缘于瞬间皓月身份的转变,以平民宫女瞬间转换成皇家公主的不适应?还是对王权的莫名敬畏?
就在这样的尴尬处境中,时光飞逝,一切如约而至。婚礼,本来是终身的大事,应该是一个女孩最幸福的时候,可现在的皓月却未曾感受到一丝出嫁的幸福感。呼韩邪只与自己有一面之缘,又怎么知道是否可以托付终身?现在父母兄长远在南郡,纵使快马加鞭也需三月方可赶来,而现在身边真正的朋友也就只有彩妹一人而已。
在这七天的光景中皓月去拜访了后宫之主皇后王政君,说起皇后王政君还有一个流传至今的传说。
传说汉元帝刘奭还在当太子的时候他最喜欢的女子是司马良娣,司马良娣是一个倾国倾城的美女、知书达礼。她与刘奭本该是一对壁人,可惜红颜薄命。司马良娣在临死前对汉元帝刘奭说:“我死非天命,是其他姬妾得不到太子宠爱,妒忌诅咒于我,活活要了我的命!”司马氏死后,刘奭十分悲伤,他想起司马良娣的话,发誓不再接近嫔妃。
此事有史料为证,据《汉书元后传》记:“会皇太子所爱幸司马良娣病,且死谓太子曰:‘妾死非天命,乃诸娣妾良人更祝诅杀我。’太子怜之,且以为然。”
后其父亲汉宣帝怕他忧伤过度,忙令皇后挑选五名宫女,供太子选妃,王政君位列于候选人中,她穿着一件绣着红色花边的艳服,刚好坐在最靠近太子的位子上,太子还陷于思念爱妃司马氏的悲痛之中,无心选妃,皇后在旁边催促,刘奭随便指着靠近自己身边的一位宫女,皇后看王政君长相还算说得过去,更何况皇太子点头,于是就忙命人将王政君送到东宫。
后来或许是刘奭的安耐不住,或许是王政君的抚媚妖娆,他们之间不久后就生有一子。听闻自己喜当爷爷,而且还是一个大胖孙子,汉宣帝高兴的亲自为其起名为刘骛,这是对他寄于了多大的期望?
但其实刘奭并不喜欢王政君是因为她天性软弱无主见,还有因为对死去的司马良娣的念念不忘?又或者是后宫佳丽那么多,比王政君漂亮的多的是。所以她并不受宠。
不过话又说回来除了不受宠,其它的对于王政君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她依旧是后宫之主,她的儿子刘骜依然是当朝太子。
时光似是有情似是无情,无论你祈祷与否,时光皆不曾为谁停留。
转眼间七日转眼即逝,凤凰台里、待字阁中,皓月嫁衣着身。鲜红色的凤翎嫁衣,百鸟朝凤的黄金头饰,十丈红菱拖地,以公主礼仪而嫁是多少女孩所梦寐以求的婚礼?
午时、礼仪司高声喊到:“吉时已到,有请新娘。”皓月盖着红盖头在彩妹的搀扶下从待字阁中缓步走来,她身后跟着数十位宫女,双手捧着那红菱十丈。
凤凰台上,那专为皇家盛事而修建的巨大广场已聚满了人,皓月的出场使所有的目光都看向了她。赴宴的女孩们羡慕于皓月那精美的嫁衣;男孩们爱慕于她那婀娜的身姿;呼韩邪单于惊喜于皓月无可挑剔的礼仪;匈奴使者们震惊于汉朝雄厚的财力;朝中大臣们吃惊于此次婚宴的规模;汉元帝刘奭看着皓月慢慢走来在某一刻却感到了一股莫名的熟悉。
皓月缓步走到场地中,呼韩邪按汉俗早已身穿大红新郎服在场中等待。
见新郎新娘到齐,礼仪司又高声喊:“兹尔新婚,有宴来宾,咸集致贺,恭祝连理。惟天地以辟,万物滋养于斯,日受其精,月润其华,天礼之奥含于其中,人以婚礼定其礼,三牢而食,合卷共饮,自礼行时,连理成,比翼具,虽万难千险而誓与共患,纵病苦荣华而誓而与弃,仰如高山哉,其爱之永恒,浩如苍穹哉,其情之万代,相敬如宾,各尽其礼,家合事兴,不变不易,天长地久,为尔佳缘,特为赞颂。成妇礼,感谢父母,拜。”
此拜虽是为感恩父母,但并不是拜父母而是朝拜天地。天地自然,万物之父母,人生于天地故需敬重于天地。
三拜后此礼成。
礼成后司仪又喊:“行沃盥之礼。”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注重清洁的民族,在汉代同牢(即吃饭)前要先沃盥,净手洁面(即饭前洗手,洗脸)。与御相互交换;媵为新婿浇水盥洗,御则为新妇浇水盥洗。揖妇(即对筳),皆坐皆祭。
皓月在彩妹的协助下洗手洁面,呼韩邪单于也在一小太监的帮助下完成。
待礼成后,司仪接着喊:“行同牢礼。”
汉代贵族用餐时在几案上设三品荤菜,这些荤菜即称为“牢”。古汉人食俗,类似今天的份餐制,各种食物人均一份。所以,新夫、新妇席前,主食黍(即高粱)和稷(即谷子),以及调味用的酱、菹(水草做的调料)、醢(即肉酱)、湆(即肉汁)均各一份。但在婚礼中有点特殊,其荤菜仅一份,放在新婚两人的饭菜之间,供新夫、新妇一起食用,所以故称为“共牢而食”。侍者为新婚夫妇夹一菜,夫妇尝一口。如此直至三菜尝遍。
尝遍三菜后,司仪高声再次喊到:“同牢礼成,同食从一头牲畜上取下的肉,此象征夫妻俩同甘共苦。无论此后生老病死、天灾人祸,此对新人皆会不离不弃,夫妻同心。此礼已成继三饮。”
古人饭后要饮,就是以酒漱口,既为了清洁口腔,同时也有安食的作用。饮有三次,故称为三饮。婚礼中三饮的酒器,前两次用嚼,最后一次用情。所谓情,就是将刨瓜(即葫芦)对剖而成的瓢,夫妇各执一片而饮,称为合情而饮。合情共饮具体为,两个嚼用红丝相连,中间一朵红花,新人先是各自喝半杯酒,然后交换杯子,换饮而尽,这便是当时的合情杯。类似现在的交杯酒。
三饮礼成,司仪喊:“行拜父母礼。”
按汉朝礼仪来说应该是,双方母亲先登台受拜,而后双方父亲受拜,举手齐眉,朝父母八拜。
但现在因呼韩邪父母已逝,王嫱父母远在南郡未能赶至;故此拜先拜于皇后王政君又拜于汉元帝刘奭,王嫱被封公主情理上汉元帝刘奭和皇后王政君就如同其父母,合情。呼韩邪来朝自请为婿礼法上汉元帝刘奭亦如其岳父岳母,合礼。
八拜礼成后司仪又喊:“行夫妻对拜礼。”
此礼男女双方举手齐眉,夫妻相对共拜四拜。既现在的夫妻对拜礼,只是现在的已相当简化。
王嫱欲转身与呼韩邪行夫妻对拜礼时,一阵调皮的风不知从何处吹来,吹落了王嫱头上的红盖头,皓月与刘奭四目相对,所有的答案已在不言中,刘奭震惊的从九龙椅上站了起来大声喊到:“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