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早前發過我處白事中的“纏仔笠”[tan7-ae2-leh8],今再扯扯這個“纏”[tan7]。
“纏”閩南口語中都有讀陽平的[tinn5];但還有個陽去的音讀;應就是口語中的[tan7],纏繞、紮束之意。
摕布條仔合袋仔喙tan7蜀下。(拿布條將袋口纏紮一下。)
tan四五hui仔就好。(纏繞四五圈就好。)
《康熙字典》截屏
“纏”陽平、陽去兩音都是仙韻開口,理論文讀韻母都是[ian];三等仙韻開口閩南白讀為[inn]一大堆,也有讀實際讀[an]的。
山攝三、四等開口讀[an]的,如“便宜、諺,牽、齻(智齒)”。
我處東山還有“tinn5-tan7”一詞,為人際關係上的糾纏、瓜葛、牽連之意。
阮合許家儂攏無“纏tan7”。(我們和那家人都沒有有來往、糾葛。)
可見都纏的意思,就是“纏纏”。
也有記“繵”等的,“繵”通“纏”;但“繵”其一音是陽上,為束腰大帶也,非陽去。泉主流三邑未瞭解到有這詞,詞意上也主要是纏,所以綜上看“纏”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