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赏析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赏析:

《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当时,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伐契丹,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请万人做前驱以驱敌,武不允。陈子昂又进言,不听,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无望,登上蓟北楼写下《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古人”指的是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诗人在《薊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中对战国时期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等历史事件迹,表示钦慕。这样的贤明君主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君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生不逢时之感,油然而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天地悠悠,生命短促。诗人把个人置于茫茫宇宙的空间中来表现,突出个人的孤独渺小,悲从中来,止不住热泪纷纷。这首诗深刻的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这种悲哀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

这首诗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这首诗画面感极强,让我们能感受到在苍茫辽阔的原野上,兀立这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的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

句式上采取长短不一的楚辞体句法。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者:陈子昂 朝代:初唐 前不见古人⑵,后不见来者⑶。 念天地之悠悠⑷,独怆然而涕下⑸。 词句注释 ⑴幽州:古十...
    唯一念想阅读 876评论 2 0
  • 小时候,我在乡村无奈 他们出门在外 我趴在山的这头 他们累倒在山的那头 田野铺满青衣 他们背乡而去 梧桐落叶纷飞 ...
    丶小三爷sakura阅读 250评论 0 1
  • 我刚加入了阅益书社的读书群,今天是三月读书第一天,以往我读书没有约束感,有空就读,没空就放弃看剧,加入了书社,里面...
    Serenaliu85阅读 124评论 0 0
  • 选书,读书。我真的写不出什么能影响他人或者有分享价值的内容。不能自嗨,还要能写出自己内心的东西。 怎么办?难受想哭...
    没想好的东东阅读 293评论 0 1
  • 要谈心得体会,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欲成名师,先为明师。” “名师”的成长轨迹应当是先“明”而后“名”。欲成“...
    一身书生气阅读 40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