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加班

昨天晚上通宵写材料,整个过程感觉还行,没有感觉太困,到今天下午就开始顶不住了,头晕、腿软,思维变得有些迟滞。这应该是今年的第一个通宵,之前忙的时候也就到两三点。每次经历加班的时候,都会有以下心路历程:

1.感性脑:搞什么鬼,为啥要搞这么急,这不是坑人嘛?周末的时间又被浪费了,今天晚上想和小孩多玩一会儿又做不到了。

2.感性脑:顶不住了,为啥会这么累,这工作感觉是干不下去了,我得去看看招聘网站,谋下一份工作了。

3.理性脑:事实已经发生,我要做的是如何在加班中获得成长,而不要一直陷入这样的加班情绪中。加班是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4.理性脑:回过头再看,其实也没有啥,成长最快的时候往往也是这个时候,没有思路,不知道怎么总结,其实都不算什么。

如何看待加班呢?

我的原则是:有事可以通宵,但我不想让加班成为我工作的代名词。

在工作中遇到最多的态度是排斥,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被加班,其实事情可能并不多,但受氛围的影响跟着加班,在这样的环境中,所有人都会讨厌。特别是公司以加班来评价大家的付出,大家会争相用加班来表现自己,加班成为了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相互卷。如果正常下班,可能会成为大家眼中的另类。

二是加班会占用休息时间,原本的计划会被打乱,本来计划和小孩共度周末,和朋友聚餐等等,自然会激起反感。

三是加班带来的利益分配不均,即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如何理性对待加班?

1.首先我们要想清楚一个问题?工作八小时里,自己是否真的成长。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如果你不加快速度成长,必然会被其他人超过,对个人和公司而言都一样,方法有两个两个,一个是提升效率,一个是增加工作时长,大多数人和公司都会选择后者。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虽然我们短期可以只用关心上班时间内的那点事,随着时间的增长,效率高和工作时长长的人,必然会与我们拉开距离,这个距离并且是不断拉大,当遇到中年危机的时候,才会想起来,当初自己玩的有点多了。

2.关于加班的内容,如果是对自己有成长,并且是感兴趣的,其实你不会太在意要不要加班,因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没有人会太在意。然而现实却恰恰相反,我们做的工作大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所以重点是我们要找到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事,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其中。同样是工作了12小时,对时间的利用完全是不一样的,不用去忍受一边反感加班,一边又不得不去做的矛盾心理。与其把时间浪费在这种无聊的埋怨中,不如夯实自己,去尝试找到自己擅长的事情投入其中。

3.一个习惯或能力的建立,必然会需要经历长时间训练,即使是自己擅长的事情,工作以外的时间做与工作相关的事情,根本还是在于为了我们自己,只有自己成长了,在哪个平台都有选择的可能。如果只是把工作看成是给公司做的事,很难摆脱认为一提加班就不爽的心理。

公众号:小胖子成长ing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