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我是内圆外方的一个人还是内方外圆的一个人?但至少我不是一个内方外方的人,因为我能遵纪守法,不是警察服务的对象;我也不是一个内圆外圆的一个人,因为我不够圆滑;总之,在咨询中了解哪些人是我们心理咨询服务对象,哪些人是未社会化、哪些是部分社会化、哪些是完全社会化及社会化的人,进而能在初次接诊的患者中,评估出前来就诊者是来访者还是求助者。与此同时,也引起我对自己的思考。尽管困惑是存在的,至少在我没有做到完全自知的情况下,我知道,我的心理是健康的,健康的标准是工作+爱,这两项能力我是具备的。
话说“方圆”的同时,回想起电视剧《射雕英雄传》里的“又傻又疯的老顽童”,一位玩世不恭、自娱自乐,活蹦乱跳的老顽童,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的一幕浮现脑海……觉得好玩,童心未泯,于是拿出纸笔,试了多次,终不能有果。唉!真的不是你想做就能做到的,能做到一心二用的人,不下些真功夫怎能做到如此出神入化!
每天从一睁眼起,就时时刻刻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做到心静如水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是死人或圣人,因而只要是活人就会有不同的情绪产生。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通常有喜、怒、哀、乐、悲、惊、恐,也有一些细腻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情绪的背后往往反应的是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而决定我们与他人关系的根本不是别人的行为,而是我们对别人行为的看法,也就是如何对他人行为的看法进行归因。我得好好屡屡思路,有无对他人的看法产生偏差,答案是肯定的。对他人的看法更多的是对一个人的主观认知经验再现。(正当困惑之际,即有答案推送,幸运啊!得来全不费功夫,感谢老师群里推送的阅读资料“心理观点第四天”,直接借用啦哈。)
而“归因仁慈”往往是我们惯用的普适原则。心理学家所说的基本归因错误(FAE)是指两种倾向,一方面人们倾向于夸大个人因素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则倾向于轻视情境因素的影响。事实上,我们更倾向于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个人行为而不是他们当时所处的坏境。对于失败的原因我们总是习惯归因于他们自身的缺点,而未考虑环境的因素;但当我们在评价自己的成功和失败时,大多数人会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比如努力、才华、技能等,而倾向于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不可控的外部因素;而对他人成功和失败的评价标准正好相反。
如果能在平时经常提醒自己注意“归因仁慈”,多考虑一些难以解释的行为可能是由于情境造成的,那么我们犯基本归因错误的可能就会减少。原来俺在不知不觉中犯基本归因错误好多年,却浑然不知, 罪过罪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