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思维方式是写实性的,以西方古典绘画为例,西方古典画作非常重视对视觉观察的准确复制,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一定要正确,光线的投射角度要准确表现,亮面和阴影要出现在光线角度的合理位置上,高光、亮面、阴影、暗部会有不同的色彩变化……你看,一切都是以准确表现客观世界为目的和手段的。
可是继续研究西方绘画,你会发现,浪漫主义开始后,对世界的认识和表达就多了一些主观因素,比如安格尔的《大宫女》,那个斜躺在床上,后背朝向观众的女人,她的腰怎么那么长啊?这完全不合人体比例啊!不会是画家画错了吧!其实不然,这里有画家独特的思考,拉长了腰部,会让这个女人显得更加修长柔软,具有一种慵懒高贵的贵族气质。所以,这个女人那加长的腰部是画家有意为之,他已经脱离了准确再现客观世界的桎梏,开始了表达我心中之世界的自由之路。
等我们看到毕加索那些“驴头不对马嘴”的作品时,我们知道,西方绘画已经进入到写意的层次了,他们不再囿于客观世界,而是在表达主观世界。
再进一步想,绘画上曾经想表现的那个客观世界真的就是客观的吗?那只是视觉上的客观而已啊!那只是视觉这个感知通道告诉我们的世界,只是大部分人觉得作者看到的和自己看到的一样。后来有些作者大胆地将自己看到的,甚至是借助了其他感知器官的通感获得的对世界的认识表达出来时,人们觉得和自己看到的不太一样了,但还是能够理解。等画家已经不是在复制世界而是在思想和画作中创造世界时,很多人就跟不上脚步了,真正能和毕加索达到意识层面的交流和沟通的人其实是很少的。
所以说,从写实到写意,从客观再现到主观表现,从具象复制到抽象符号化,西方美术经过了上千年终于赶上了中华文化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