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0学时共同体培训进入倒计时,这次引领我们的上海陈静静博士和她的团队。
早就做好了今天要参加学习的准备,可早上却差点迟到。好像真的越在乎就越出错,这样的事情在我身上时常发生。
走进教室时,老师已经在发作业单了,我赶紧临近找了个位置坐下,匆匆拿拿过前面的“作业单”。同座的老师看到了,笑了,说:“郑老师,欢迎加入这一组,欢迎成为我们的观察员”。定睛一看,原来我拿的是观察员的作业单。
好吧,那就当回观察员吧。
不过这次观察的可不是学生,而是老师们,也就是我的同座的四位老师,她们从右到左分别:莲老师(1号同学),群老师(2号同学),娇老师(3号同学),艳老师(4号同学),凑巧都是心湖小学的老师。
第一次这样近距离的观察这样的“同学”学习,我有点兴奋。
开始上课了,程老师上课文《大雁》 。
我坐一旁静静观察她们 ,四位同学看我的眼神和以往明显不同。哈,此刻我是她们的老师,这感觉好奇妙。
2
这奇妙的感觉维持不久,我就被感动了。
首先:感动于讨论。
当陈老师发出指令,大家可以讨论的时候,她们四个马上就进入了讨论的状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比如学习单第一题 “给文章设计一个结尾”。尽管他们想的是同一方向:凄美的,悲伤的结局。但每个人在细节的处是不同:3号猜测两只大雁手是背着飞行,上下叠着死亡。2号提出要表达他们之间的情深意重。4号的想法是要警醒一下人们。1号关注的是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这种凄美?尤其是关键词:美。
讨论中,我看到了《大雁》这篇文本的价值美,看到了她们思维的碰撞,三个人都投入了热烈的讨论中,大家不拿来主义 ,不人云亦云,不唯权威是从(1号是学校的语文教研组长)。看到了一个安全的自主的表达氛围。
3
第二:感动于倾听。
倾听,对于整堂课来说,可能是大家做的最不好的,程老师一直强调倾听,强调倾听比发言更重要。可能因为兴奋(这篇文本,触发了大家讨论的兴奋点),也可能是因为学员人数太多,空间太小,这时的声音也会串联,小声会汇聚大声。
不过在我们这一组,大家确实做到了倾听。比如:在关于母雁体型的讨论中:4号觉得母雁的体型是胖的,因为她被圈养了一年,这一年里衣食无忧。2号不赞同是好的想法,但是她没有马上打断,而是在认真地听完4号发言后,在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一年,母雁心力憔悴,思念成疾,可能骨瘦如柴。3号和1号,又有其他的想法,不过,都是在认真的听完之后再进行的发言。
整个过程,没有人组织,可是却进行的,非常有序,认真表达,也静静倾听,此刻,学习在真正发生。
4
第三,感动于协作。
课的最后,陈程老师玩笑说这节课如果按一般公开课要求来看,那就是一节很失败的课,因为整个过程中程老师做的就是走来走去,提问提问,传递传递话筒。所有的观点所有的想法都来自于学员。
作为观察员,我看到了自于同伴之间的学习强大魅力。发现了同伴互学这才是学习的最重要途径。
在做最后一题:关于作者的设计意图。通过互相协助学习,首先是凄美的美字的诠释,接着提升到爱情的美,再到自由的美,尊严生活的美,为梦想而活的美,最后到唤醒人性,人性之美。一步步,一层层,在互相协助中完美完成。
5
下课后,老师们说这样的培训方式,时间过得很快。
确实如此,上午很快就过去了,下午程老师的讲座,很快过去了。接着备课《百合花》,说好3:30分结束,却一再推迟 ,大家兴致正浓。
我却心神不宁了,4点和人有约,纠结很久,最终选择了提前退场 。当我从旁边偷偷溜出门时,在门口的一侧,看到了静静博士。
她正一个人坐着,静静地观察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每个人……